-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制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课件要点
                           一、知识梳理及运用       诗歌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艺术手法。        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答题步骤 二、设题方法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这一手法的? 1、表达方式    (1)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是  辨别下列诗句抒情方式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间接抒情方式 请从下列诗句中辨别是用什么间接的方式抒情的?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7、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8、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9、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总结    抒情方式 01、比兴 02、比喻 03、拟人 04、对偶 05、反问  设问 06、反语 07、双关:谐音双关、语意双关 08、夸张 09、反复 10、互文 11、通感   描写手法 1、映衬:正衬( 烘托 )     反衬:(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         以乐景衬哀情) 2、对比 3、虚实结合  联想想象 4、白描 5、细节描写 6、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写景手法: 1、  烘托渲染 层次安排         运用修辞  联想想象  2、 色彩搭配    诗画结合          近景远景 3、  动静结合    明暗结合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工笔细描      粗笔勾勒   辨别下列诗句中的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辨别下列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1、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6、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7、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总结: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1)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2)借喻涉及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而借代只涉及一种事物,它是用事物的某种特征代替这种事物。       (3)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辨别下列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5、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答题示例:                   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从抒情手法的角度看,三、四句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 “红树”以及“雨”景 “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秋、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看,三、四句的特点是运用了互文的手法,两句中的 “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错举。诗人把眼前实景与记忆中的虚景结合在一起,将时间的内涵扩展延伸,暗示出诗人通宵不寐,思念亲人已非一夕。)                             雨后池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PLC和变频器在全自动洗衣机的控制设计.ppt
 -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第二课时.ppt
 - 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民收入问题与对策.doc
 - 基于循环码的差错控制系统仿真.pptx
 - 基于财务角度的乐视网竞争力分析.docx
 -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学业分层测评12.doc
 - 基于产业集群的商业银行公司业务.doc
 - 基层保险公司投诉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诊断.ppt
 - 基层篮球训练计划.doc
 
- 2025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五年级政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四川省巴中市高一生物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贵州省安顺市六级政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四川省巴中市九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四川省巴中市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贵州省毕节市初一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贵州省毕节市高一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贵州省毕节市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初三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最近下载
- UltrasonE,S,P(聚醚砜、聚砜、聚苯砜).pdf VIP
 - 2022三年级教师年度述职报告(7篇).docx VIP
 - 关于宪法的教学课件.ppt VIP
 - 英文NVIDIA-面向下一代AI基础设施的800 VDC架构.pdf
 -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处理(共48张课件).pptx VIP
 - 水喷雾灭火系统检测报告.docx VIP
 - 10月份最新热点时事素材!(新闻话题+作文运用+时评).doc VIP
 - 人像摄影摆姿指南与摆姿策略PPT.pptx VIP
 - 医院临床应急演练流程脚本.docx VIP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