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2015年初中学业考试(六)【无答案】.doc

莱芜市2015年初中学业考试(六)【无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莱芜市2015年初中学业考试(六)【无答案】要点

莱芜市2015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六)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田圃 (pǔ) 伶仃(líng) 称职(chèn) 头晕目眩(xiàn) 隐匿 (nì) 羸弱 (léi) 搭讪 (shàn) 忧心忡忡(cōng) 羁绊(pàn) 缄默 (jiān) 告罄 (qìng) 深恶痛疾(wù) 抖擞(dǒu) 狡黠(xiá) 孕育 (yùn) 方枘圆凿(ruì)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禀告 滑稽 险象叠生 随机应变 处咎 潺弱 骇人听闻 恪敬职守 鄙夷 阴霾 囊萤映雪 肃然起敬 匀称 酬和 望眼欲穿 鳞次栉比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强化舆论监督力度,使不法分子感到人言可畏。 近十年来,我天南地北地跑了不少地方。 词,经过词人们的不断创造和开拓,终于水到渠成,成为高雅的文学形式。 相敬如宾是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屋里陈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过去在墨西哥和智利,流行性感冒是致命的疾病,此类病例别国也不少。 在适当的阶段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是陈晨同学取得优异成绩的一条成功经验。 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说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对下面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此时第二句写雨景,运用“如烟”的比喻,绘出了雨的形态。 第三四句写农事繁忙,“才”“又”两字的搭配使用,不说“忙”而读者已感受到忙的气氛、忙的节奏。 《乡村四月》写江南农村初春的风光及繁忙的农事,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语言质朴、清新。 积累运用(共15分) 名著阅读(4分) 曾经教导儿子“恩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爱之不切,弹出来自然也不够味儿;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因不起兴趣”的事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人名)。此处,他以__________为例子教育孩子,方法比较独特。请另外举例此书中的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3分) 近日,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开赛,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汉字应用和文化传承的关注。请你参加下面与汉字有关的活动,按要求完成任务。 (1)探究材料 请探究下面材料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写出你探究的结果。(2分) 材料:张女士的工作就是与文字打交道,她一向认为自己的文字功底还不错。在键盘上打字如飞的她,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常常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字也没有以前写得漂亮了。在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过程中,她也拿出纸笔,在主考官念题后开始答题。令张女士深受打击的是,两轮听写下来,每轮14个词,她最好的情况是写对了一半。应该指出的是,社会上类似张女士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 (2)趣解汉字 请你仿照示例,从备选汉字中选择一个,进行趣解。(1分) 示例1:劣——做事偷懒,“少”出了“力”,成绩自然比别人差。 示例2:碑——“卑”微的“石”头,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就执著地站立了一生。 备选汉字:出、愧、海、您、协。 结合语境仿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语意连贯。(2分) 请仿照下面《雨之歌》中对“雨”的描写,以“风”或“雾”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组句子。写句子之前请先写出描写对象。 例句: 雨: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花朵。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李白《行路难》一诗中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