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而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我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课.doc
在数学教学中,成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激活学生有关的知识和经验,激发起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课的引入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数轴?数轴上的点是如何确定的 ?请一位同学说说。(回忆,交谈,几位同学相继举手)
生: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上的点可用实数表示。
师:对。我们就把表示该点的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如图1所示点A对应的数是2,则2就是点A在数轴上的坐标。请大家说说数轴上的点和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生:对应关系。
师:由此可见,直线上的点可以用这个点在这条直线上的坐标表示,如果这个点挣脱直线的束缚跑到直线外,成为这条直线所在平面上的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又如何表示呢?
边说,边在黑板上画示意图,有些学生没听懂,重复一次,并提示学生:把点同刚才的坐标联系起来考虑。过了两三分钟,有几个学生举手,过去察看,发现他们作出图3,便叫其中一位学生说说想法。
生1:假设点A是竖直向上跑的,经过点A作AM⊥轴于M,则M对应的数是2,如图2所示。
师:这2能确定点A的位置吗?
生1:好像不能。
师:究竟能不能呢?
此时,学生陷入沉思,为了打破僵局,走到第三列第一排座位前面站定。
师:如果把我所在的位置向右的水平线看作数轴,所在的 位置看作数轴的原点O,同学1看作是A点,那么2恰好表示你所在第2列,但在第2列的同学还有好几个,由此看来,这2能否确定点A的位置吗?
生(不约而同):不能。
师:怎样才能确定同学1的位置呢?
生2:老师我知道了 。(示意他继续讲下去)如果把老师所在的排看作是 0排,第一排的同学当然是1排,那么我到老师所在的排数应是第3排,这就是说由2列3排就可以确定我的位置了。
师:非常精彩。对其他任何一位同学来说,都可以由列数与排数来确定自己相对老师的位置。那么如何用图来表示呢 ?
生3:可以过轴的原点O作一条与轴垂直且竖直向上的数轴。老师我能到黑板上画一下吗?
师:当然可以,请吧!
学生3到讲台黑板前画了图4.
生3:这样可以确定点A的位置了。
学生3刚说完,就博得同学们的一阵掌声。
师:同学3说得太棒了,思路很开阔。这里我们既然把水平的数轴称作轴或横轴,不妨把竖直向上的数轴称作轴或纵轴,由这两条由公共原点且互相垂直的数轴就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学生3刚画的图4上补上未标的)
设置悬念创设引入情境,当学生知道了直线上点的位置如何确定后,及时地设置悬念,即“在平面上的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又如何表示呢?”一句话,一个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与学习兴趣。同时也解决了直线上的点的 坐标表示问题,遵循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情境之中蕴含着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点的坐标的直观材料,能给学生一个非常好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建构起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而这一切都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在师生的对话中产生
当然,情境创设具有多样化的它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知识面,依赖于教师的创造性。但同时还应遵循情境创设的新颖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探究
第 1 页 共 3 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96张各类数据安全治理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架构图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运行数据分类分级架构可编辑PPT资料.pptx VIP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微党课ppt课件.pptx VIP
- 2024-2025学年北京西城区七年级初一(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军史课件(精华版).ppt VIP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变化与解读.pptx
- 2025年软件资格考试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中级)(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合卷试卷及答案指导.docx VIP
- 医美整形咨询师案例成交话术(全).doc
- 好书推荐名著导读《骆驼祥子》阅读分享PPT课件.pptx
- 企业春节后复工复产工作方案.doc
- 04水平四 七年级 武术18课时大单元计划+《健身长拳》.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