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4. 诱导酶合成 调节基因位点突变,不能编码调节蛋白; 添加底物结构类似物,使其与调节蛋白结合; 不断降低阻遏物的浓度(如连续发酵); 生物素:凡是微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而微生物自身又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质都称为生长因子。生长因子通常是指氨基酸、嘌呤、嘧啶和B族维生素的一种,生物素又叫维生素H或辅酶R。 糖质为碳源的谷氨酸产生菌几乎都是生物素缺陷型,这些细菌本身都不能合成生物素。生物素的作用是影响代谢途径;影响细胞的渗透性。 生长因子含量的多少,与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实际生产中通过添加玉米浆、麸皮水解液、糖蜜等作为生长因子的来源,来满足谷氨酸产生菌必须的生长因子。 ②??培养基? a??斜面培养基? 葡萄糖?0.1%、牛肉膏?1.0%、?蛋白胨?1.0%、氯化钠?0.5%、琼脂?2.0%、pH?7.0~7.2 121℃灭菌30min 32℃培养18-24h (传代和保藏斜面不加葡萄糖)。 b? 一级种子、二级种子及发酵培养基? 一级种子??葡萄糖?2.5%、尿素?0.6%、KH2PO4?0.1%、MgSO4.7H2O?0.04%、玉米浆?2.3~3.0ml、pH?7.0, 1000ml装200-250ml振荡,32℃ 培养12h。 二级种子??水解糖?3.0%、尿素?0.6%、玉米浆?0.5~0.6ml、K2HPO4?0.1~0.2%、MgSO4.7H2O?0.04%、pH?7.0,呈单个或八字排列。活菌数为108-109 /ml。 发酵培养基??水解糖12~14%、尿素?0.5~0.8%、玉米浆?0.6ml、MgSO4.7H2O?0.06%、KCl?0.05%、Na2HPO4??0.17%、pH?7.0? ③?发酵条件的控制? a??温度 谷氨酸发酵前期(0~12h)是菌体大量繁殖阶段,在此阶段菌体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来合成核酸、蛋白质等,供菌体繁殖用,而控制这些合成反应的最适温度均在30~32℃。 对数生长期:糖耗快,尿素大量分解使pH上升,氨被利用pH又迅速下降。溶氧急剧下降后维持在一定水平。菌体浓度迅速增大,菌体形态为排列整齐的八字形。不产酸。12h。 措施:及时供给菌体生长必须的氮源及调节pH,在pH7.5-8.0时流加尿素;维持温度30- 32℃ 在发酵中、后期,是谷氨酸大量积累的阶段,而催化谷氨酸合成的谷氨酸脱氢酶的最适温度在32~36℃,故发酵中、后期适当提高罐温对积累谷氨酸有利。 b??pH值 发酵液的pH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途径。 发酵前期如果pH偏低,则菌体生长旺盛,长菌而不产酸;如果pH偏高,则菌体生长缓慢,发酵时间拉长。 在发酵前期将pH值控制在7.5~8.0左右较为合适,而在发酵中、后期将pH值控制在7.0~7.6左右对提高谷氨酸产量有利。 c? 通风 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发酵前期以低通风量为宜;发酵中、后期以高通风量为宜。 实际生产上,以气体转子流量计来检查通气量,即以每分钟单位体积的通气量表示通风强度。另外发酵罐大小不同,所需搅拌转速与通风量也不同。 d?泡沫的控制 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强烈的通风和菌体代谢产生的CO2,使培养液产生大量的泡沫,不仅使氧在发酵液中的扩散受阻,影响菌体的呼吸和代谢。给发酵带来危害,必须加以消泡。 消泡方法有机械消泡(耙式、离心式、刮板式、蝶式消泡器)和化学消泡(天然油脂、聚酯类、醇类、硅酮等化学消泡剂)两种方法。 e??发酵时间 不同的谷氨酸产生菌对糖的浓度要求也不一样,其发酵时间也有所差异。 低糖(10%~12%)发酵,其发酵时间为36~38h, 中糖(14%)发酵,其发酵时间为45h。 谷氨酸发酵例子 某谷氨酸发酵,发酵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最后的发酵液中谷氨酸的浓度很低,发酵周期较长,而这段时间却有大量的葡萄糖被消耗,那么,这些被消耗的葡萄糖到哪里去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发酵过程中感染了杂菌,造成了大量的葡萄糖被消耗,但是并没有产生谷氨酸, 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控制的不合适或者是发酵液NH4+浓度过高,使得产生的谷氨酸转变成谷氨酰胺? 显然,发酵过程中出现了异常情况,找出真正的原因。 须根据发酵过程中其他参数如溶氧浓度的变化,结合菌体形态观察等进一步分析,是由于发酵用培养基中添加的玉米浆过量,导致生物素浓度过高,这样菌体不能顺利地实现从生长型到产物积累型的转变,因而出现了这种在工业生产上称之为“只长菌,不产酸”的发酵异常现象。 五、谷氨酸提取工艺①等电点法提取操作简单,收率60%。周期长,占地面积大 等电点法提取谷氨酸原理 谷氨酸:α-型斜方晶体(好),β-型(轻麸酸)鳞片状晶体;α型结晶水分在5~10%,而β型结晶水分则高达15~20%。生产上应防止β型晶体的生成。 注意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老鸟之路(珍藏版).pdf VIP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Happy Holiday 教案(共6课时).docx
- 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docx VIP
- 会计信息化实用教程(畅捷通T3营改增版)(第2版)授课教案.doc VIP
-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单元行动与思考(教案)2025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df
- 6.1+认识经济全球化+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pptx VIP
- 健康社区PPT.ppt VIP
- E4982A LCR表自编简易操作指南.pdf VIP
- 2024年咨询工程师《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真题答案解析.pdf VIP
- GB50385-2018 矿山井架设计标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