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经济统计学--第五章
统 计 学 第五章 综合指标分析法 符号及运算规则 例:某市计划“九五”期间要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0亿元,计划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为: 算术平均数和众数、中位数的数量关系 众数的原理及应用 83名女生身高原始数据 83名女生身高组距数列 当数据分布存在明显的集中趋势,且有显著的极端值时,适合使用众数; 当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不明显或存在两个以上分布中心时,不适合使用众数(前者无众数,后者为双众数或多众数,也等于没有众数)。 众数的原理及应用 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指处于数列中间位置的标志值,用 表示 中位数 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在总体标志值差异很大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中位数的作用: (五)中位数 中位数的位次为: 即第3个单位的标志值就是中位数 【例A】某售货小组5个人,某天的销售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440元、480元、520元、600元、750元,则 中位数的确定 (未分组资料) 中位数的位次为: 中位数应为第3和第4个单位标志值的算术平均数,即 【例B】若上述售货小组为6个人,某天的销售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440元、480元、520元、600元、750元、760元,则 中位数的确定 (未分组资料) 【例C】某企业某日工人的日产量资料如下: — 70 170 550 700 800 (人) 向上累计次数 800 合计 70 100 380 150 100 10 11 12 13 14 工人人数(人) 日产量(件) 计算该企业该日全部工人日产量的中位数。 中位数的位次: 中位数的确定 (单项数列) 中位数的确定 (组距数列) 【例D】某车间50名工人月产量的资料如下: — 3 10 42 50 (人) 向上累计次数 50 合计 3 7 32 8 200以下 200~400 400~600 600以上 工人人数(人) 月产量(件) 计算该车间工人月产量的中位数。 中位数的确定 (组距数列) 共 个单位 共 个单位 共 个单位 共 个单位 L U 中位数组 组距为d 共 个单位 假定该组内的单位呈均匀分布 共有单位数 中位数下限公式为 该段长度应为 中位数的确定 下限公式: 上限公式: 数值平均数与位置平均数的比较 宽 强 低 弱 位置平均数 窄 弱 高 强 数值平均数 适用的数据类型 耐抗性 灵敏度 概括能力 (六)算术平均数和众数、中位数的关系 算术平均数: 代表性强,便于计算和分析 众数、中位数: 很直观 已知两总体的单位数和算术平均数,将它们合成一个新总体后,可计算出新总体的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的性质: 众数和中位数无此性质 对两变量X和Y有: 右偏(正偏)时,算术平均数受极大值的影响,有: 左偏(负偏)时,算术平均数受极小值的影响,有: 对称钟型分布: 非对称钟型分布:三者通常不等,其差别取决于偏斜的方向和程度。 算术平均数和众数、中位数的数量关系 皮尔生经验规则: 在适度偏斜的钟型分布情形下,中位数一般介于众数与算术平均数之间;且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大约只是中位数与众数之距离的一半。 因此,该零件的直径分布为右偏 【例】某车间生产的一批零件中,直径大于402厘米的占一半,众数为400厘米,试估计其平均数,并判定其偏斜方向。 算术平均数和众数、中位数的数量关系 已知Me=402,Mo=400 总体的同质性是计算和应用平均数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社会经济统计中应用的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 要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应当用变量数列和典型单位的资料补充说明平均数。 三、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基本原则 65 65 65 195 195 195 70 65 75 65 65 65 60 65 55 甲 乙 丙 平均成绩 总成绩 英语 数学 语文 课程 学生 单位:分 某班三名同学三门课程的成绩如下: 请比较三名同学学习成绩的差异。 第五节 变异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A. 简单调和平均数 ——适用于总体资料经过分组整理,且各组标志总量相等的情况 式中: 为调和平均数; 为变量值 的个数; 为第 个变量值。 调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B. 加权调和平均数 ——适用于总体资料经过分组整理,且各组标志总量不相等的情况。 式中: 为第 组的变量值; 为第 组的标志总量。 调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9710 合计 700 1100 4560 1950 1400 10 11 12 13 14 各组工人日总产量(件) 日产量(件) 【例】 某企业某日工人的日产量资料如下: 计算该企业该日全部工人的平均日产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