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腧穴针法护理
教 案 封 面
学 期 2016/2017学年
第1学期 系 部 基础学部 教研室 中医教研室 授课教师 田苗 课 程 中医护理 授课班级 2班、1班 教 材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中医护理》(第1版) 参考资料 1、申惠鹏《中医护理》 第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廖福义《中医学基础》第1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备 注
注:本封面每学期填写一张。
教 案 首 页
编号:QD(B)-0706-15 版本号: C/0 流水号:
授课顺序 第十一周第1课 理论学时/实训学时 2/0 授课时间 2016年11月 授课班级 2班、1班 课题(章节) 《中医护理》第六章中医护理技术
腧穴
针法护理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作用
针灸意外情况的护理要点
教学难点
十四经常用腧穴的定位,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教学媒体
PPT 领导签认 月 日
教
学
后
记
授课计划完成情况: 计划学时-------2--------- 学时
实际使用学时---------- 学时
教 案 正 文
时间 教学行为 教 学 内 容 设计思想 2016年10月 引导式教学法
课堂讲授10分钟
第一节腧穴
腧穴的定义
腧穴的分类
361个大穴,包括:
①???? 十二经穴:309穴(单侧)。
②???? 任脉经穴、督脉经穴共52个。
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经穴:简称“经穴”。有固定名称、固定位置、归属十四经的腧穴,有明确的针灸主治。
2、经外奇穴:又称“奇穴”。有固定名称,固定位置的特点,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的腧穴。
3、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有无固定名称、定位和无归经的特点,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以痛为输”。
腧穴的作用:
诊断作用
治疗作用:局部作用,远道作用,特殊作用
腧穴定位方法
骨度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
简便取穴法借助
结合临床举例子来说明20分钟 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
十二经脉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经外奇穴定位及主治20分钟
第二节针法护理
毫针刺法护理
毫针的基本知识
针刺前准备
选择体位
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坐位(仰靠、侧伏和俯伏坐位)
选择针具
长针:肌肉丰厚,或胖人,病邪在里;短针:肌肉浅薄,或瘦人,病在表。粗针:体质壮实、肌肉丰满、实热证;细针:体质虚弱、肌肉浅薄、虚寒证。
消毒
针具器械的消毒
医者手指消毒
施术部位的消毒
治疗室内消毒
针刺方法
针刺深度针刺方向行针和得气留针与出针“静留针”、“动留针” 。
出针 先以左手拇、食指或中指固定被刺腧穴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轻微捻转退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或轻捷直接向外。随势提出,不可妄用强力,不可粗心大意遗留针。
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
轻度晕针: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度晕针: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冷汗,脉细弱,甚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
原因 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患者,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饥饿空腹、大汗、大泻、大出血后等。体位不当,手法过重等
处理 停止针刺出针扶持患者平卧床上: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
预防 解除恐惧心理;选取舒适体位;对劳累、饥饿、大渴的病人,因先进 食、饮水后,再予针治。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变化。
滞针
现象 针在穴位内,运针时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感到疼痛。
处理 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用循、摄、按、弹等手法,或在滞针 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如因单向捻针而致者,需反向将针捻回 。预防 应先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注意行针手法,避免连续单向捻针。
弯针
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使提插,捻转和出针均感困难,患者感到针处疼痛。原因 术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变动了体位,或针柄受到某种外力碰压等。
处理 针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出;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者,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退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T1804—2000自由公差标准.doc VIP
- 雅马哈DD-55C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化工原理练习与答案.doc
- 《梁瑞安期货交易随笔》.PDF VIP
- ZZ058 动漫制作赛题 第1套-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拟设赛项赛题.pdf VIP
- ZZ058 动漫制作赛题 第2套-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拟设赛项赛题.pdf VIP
- ZZ058 动漫制作赛题 第9套-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拟设赛项赛题.pdf VIP
- ZZ058 动漫制作赛题 第8套-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拟设赛项赛题.pdf VIP
- 食品工程单元操作-学习情境3 传热.ppt VIP
- ZZ058 动漫制作赛题 第6套-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拟设赛项赛题.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