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dzj与.与绪言、总论、解表剂、泻下剂
方剂学;绪 言;方剂和《方剂学》的涵义; 可见方剂是指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合成方。;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汉书·艺文志》 ; 方剂是在辨证论治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 因此可见,方剂决不是简单的药物拼凑或堆砌,也并非任何一张处方都可以被称为符合要求的方剂,我们在开始学习有关方剂知识时,对此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方剂学》的涵义: ; 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紧密联系已学各科知识。
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
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 ;关于背诵方歌:先诵后背;总 论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二、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
《刘涓子鬼遗方》 ;四、隋唐时期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
《外台秘要》 ;五、宋(金)元时期
特点: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明理论》
《小儿药证直诀》
各医家流派,医学大家的贡献。;六、明清时期
特点:方、药的共同发展。由博返约的规范,整理。
《普济方》
《医方考》
《医方集解》
《汤头歌诀》 ;七、近、现代时期
特点: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第一节 治法概述;《黄帝内经》 奠定了治法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为一体,总结了一整套临床辨证论治的体系。 ;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治法具有多体系的特点: ;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
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方以药成”与“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
方剂必须“针对病机 ,体现治法”。 ;以法统方包括:
以法组方
以法遣方
以法类方
以法释方;第三节 常用治法;从八纲中寒热病性推导出八法之思路:
寒 温
热 清
虚 补 单一治法
(七法)
汗 +
实 泻 吐 消 和(复合治法)
下
;八法学习要求:
1、定义
2、适应病证
3、常用分类
4、使用注意;汗 法;2、适应病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如感冒;
麻疹初起,疹发不畅;
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
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疟疾、痢疾初起而有寒热表证。;3、常用分类:
病邪之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分类依据
体质有强弱:扶正解表 ;4、使用注意:
(1)辨清病邪的性质。
(2)中病即止,慎勿过量。
(3)兼顾兼挟病证。
(4)不宜久煎。;吐法;2、适应病证特点:
病位居上,病势急暴,体质壮实,内蓄实邪。
3、使用注意:
(1)吐后调养脾胃。
(2)止吐方法:
A: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