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沪教版.docVIP

2015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沪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沪教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学目标: 1.了解歌行体知识,背诵课文。 2.体味诗歌的情感与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引起课文: ㈠简介作者 岑参(公元715~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其诗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气势雄伟,想象瑰丽,特别擅长七言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其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做过宰相,但其伯祖父和伯父都是获罪被杀的。父亲岑植虽做过刺史,但在岑参幼年时便已死去,由此家道中落。他从小便刻苦读书,以寻求出路。30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时值西北边境一带战争频繁,岑参向往建功立业,曾两度从军到西北边防军队工作。边地风光,戎马生活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加之他本身就有舍身抗敌的雄心壮志,这使他写出了许多气势豪迈、充满报国激情的边塞诗。 ㈡简介背景 唐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作者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 ㈢简介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新诗体。 “歌行体”一般在标题上用“歌”或“行”来体现。如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有高适的《燕歌行》、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 “歌行体” 形式比较自由,篇幅可长可短,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的。 二、学习课文: 第一步,泛读课文。快速阅读本诗,请用着重号标出作者描写的对象,用横线标出直接描写对象的诗句,用波浪标出间接描写对象的诗句,用小圆点标出作者表达感情或体现主旨的词语、主旨句或关键句,用序号标出诗歌的层次。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歌的结构与中心。 老师检查梳理: 对象:白雪 直接描写对象的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纷纷暮雪下辕门 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上空留马行处 间接描写对象的诗句: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风掣红旗冻不翻 表达感情的词语或句子:愁云惨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结构。 ㈠本诗可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 1.咏雪(前十句) 2.送别(后八句) 小结:“咏雪”部分,前八句描写塞外强劲的风雪和由此造成的严寒气候。第九、第十句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送别”写送别武判官的情景。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前一层写送别宴会,后一层写依依不舍之情。 ㈡本诗是以什么为线索的?请扣全诗分析: 明确:线索:雪。八月飞雪——辕门暮雪——雪满天山——雪上蹄痕。 二、理解诗歌表达的中心 ㈠指导学生朗读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关键词语,揭示中心的语句等,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的情感。 ㈡指导学生根据上述内容及写作背景、写作意图等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明确:全诗通过描写塞外的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用边塞军旅生活的苦寒烘托了边塞将士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 ㈢本诗表现的主旨有何深刻、新颖之处? 明确:不仅表现依依惜别之情,而且表现边塞将士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作者送别的环境是酷寒的,但表现的情谊是温暖的;边境的环境是严酷的,但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坚持戍边是豪迈的、壮烈的。 ㈣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主旨对我们的启迪。 略。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诗歌的要素及语言。 一、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要素。 ㈠理解诗题。 1.题目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体裁为歌行体,内容为咏雪和送别。 2.本文题目与诗歌正文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答:总领了全诗内容,暗示了行文的结构。 ㈡体味意境。 1.指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物象。 明确:北风、白草,飞雪 罗幕、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瀚海、冰、云、中军、胡琴、琵琶、羌笛、暮雪、辕门、红旗、轮台、天山、马行处。 2.作者运用上述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边塞奇丽的雪景、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环境的苦寒严酷,大漠的宏大壮阔,营造了送别的氛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3.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比较复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达了对雪的歌咏;“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去时雪满天山路”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无不流露出边塞将士的豪迈、壮烈之情。 二、指导学生理解诗歌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