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清热剂.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第四章清热剂要点

第四章 清 热 剂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本类方剂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的理论立法,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温、热、火三者异名同性,温盛为热,热极为火,其区别只是程度不同。 里热证的成因不外内生与外感两端。外感六淫,皆可入里化热;五志过极,脏腑偏胜,亦可化火;内伤久病,阴液耗损,虚热乃生。 治疗里热证应在清法的指导下辨证使用清热剂。因里热有在气分、血分、脏腑等的区别,有实热、虚热之分,有轻重缓急之殊,因此本章方剂按治法相应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等五类。 清热剂的应用原则: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热已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若邪热在表,应当解表;里热已成腑实,则宜攻下;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又宜表里双解。 应用清热剂须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要辨别里热所在部位。若热在气而治血,则必将引邪深入;若热在血而治气,则无济于事。此即叶天士所谓“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之理。二是辨别热证真假,勿为假象迷惑,若为真寒假热,不可误用寒凉。三是辨别热证的虚实,要注意屡用清热泻火之剂而热仍不退者,即如王冰所说“寒之不寒,是无水也”。此时当改用甘寒滋阴壮水之法,使阴复则其热自退。四是权衡轻重,量证投药。热盛而药量太轻,无异于杯水车薪;热微而用量太重,势必热去寒生;对于平素阳气不足,脾胃虚弱,外感之邪虽己入里化热,亦应慎用,必要时配伍醒脾和胃之品,以免伤阳碍胃。五是对于热邪炽盛,服清热剂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温热药,或采用凉药热服法,此即《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治热以寒,温而行之”的反佐法。 第一节 清气分热 清气分热剂,适用于热在气分证。症见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多汗,口渴饮冷,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此时当用清热生津法治之,常用辛甘大寒的石膏与苦寒质润的知母等为主组方。由于里热炽盛易伤津耗气,因此应在清泄里热的同时,适当配入养阴生津的药物,如天花粉、石斛、芦根等;或配入补气药,如人参、炙甘草等。若兼夹热结、肝风、湿郁等证,需与泻下、熄风、化湿诸法配合使用。代表方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石膏一斤,碎(50g)知母六两(18 g) 甘草二两,炙(6 g) 粳米六合(9 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方解】 方中君药生石膏,辛甘大寒,人肺胃二经,功善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热。 臣药知母,苦寒质润;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 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 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 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 四药相配,共奏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功,使其热清津复诸症自解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组成】竹叶二把(6g)石膏一斤(50g)半夏半升,洗(9g)麦门冬一升,去心(20 g)人参二两(6 g) 甘草二两,炙(6g) 粳米半升(10 g)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 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方解】 方中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为君。 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 半夏降逆和胃以止呕逆为佐。 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以为使。 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 本方实为一首清补两顾之剂,使热清烦除、气津得复,诸症自愈,正如《医宗金鉴》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第二节 清营凉血 清营凉血剂,适用于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诸证。邪热传营见有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等;热入血分则见出血,发斑,昏狂,谵语,舌绛起刺,脉数等。其组方常用水牛角、生地等清营凉血药物为主。其中由于入营邪热由气分来,故应采用“清营透热”之法,于清营的药物中适当配入具有轻宣透达作用的银花、连翘、竹叶等以促进营分邪热透出气分而解。热入血分每多迫血妄行而致出血、发斑,而且络伤血溢每易留瘀,热与血结亦可成瘀,故当采用“凉血散血”之法,于凉血解毒药中配入具有活血作用的丹皮、赤芍等以促其瘀血消散,并使止血而不留瘀。代表方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30g)生地黄五钱(15 g)元参三钱(9 g)竹叶心一钱(3 g)麦冬三钱(9g)丹参二钱(6g)黄连一钱五分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