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里的故乡(外一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诗宋词里的故乡(外一篇)

唐诗宋词里的故乡(外一篇)   故乡,是写在文字里的不老的记忆 我站在时光的浮桥上,细数故乡的那片绿、那条可以嬉戏的河流、那一方青山绿水和田园……我在记忆里搜寻,我在民风世俗中游走,我在唐诗宋词里感念故乡的山山水水、祭拜相濡以沫的一草一木、吟诵脍炙人口的绿色经典 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聆听骚人墨客对故乡的吟唱。李白有《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白居易有《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孟浩然有《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王维有《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其实,像这类描写故乡、描写村庄,讴歌山川河流、人文风情、田园风光以及花草鱼鸟等生态环境的经典诗篇,比比皆是。这类描绘自然环境、讴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不愧为“绿色经典”。我们可以循着古人的脚步,探寻“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领略那“晨光映照岸边的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清风吹拂满江绿水,就象青青蓝草一样绿。江南的春色,色彩绚丽耀眼,令人难以忘怀,时时萦绕在心中。”的乡村画卷;可以体验应邀乡村作客的“赴宴图”,描一幅“青山,绿树,村舍,场圃,桑麻,菊花”点染的具有浓郁村野气息的简笔画;可以写一幅“明月青松,山泉清流,浣女戏水,渔舟晚归”的村姑“洗衣图” 古人眼中的乡村是诗意的,是我魂牵梦萦、落叶归根的处所。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农家房前屋后的小路上,鲜花盛开,花团锦簇,惹得彩蝶飞舞,娇莺吟唱,路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展现了秋冬时节红叶开得正艳,忍不住停车驻足观赏这一独特的风景: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满山云绵,如烁彩霞,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些诗意的意境,把自然景色与友人热情融为一体,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是古人对自然景色的倾慕和对恬静生活的追求,那份令人神往的、宁静的自然环境和闲适生活氛围,也同样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这正是我们现代人正在倾力打造的“让水更秀,山更青,天更蓝”的现实。这些流传千百年,至今仍脍炙人口,闪烁夺目光辉的经典名作,描绘的正是我们当代人梦寐以求的乡村典范和人居环境的“世外桃源”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中,不乏对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杰作,那是古人的一种乡土情结和对环境的关注。史料记载,大诗人陶渊明最喜欢杨柳,他辞官归隐后,特意在房前栽下五棵柳树,还自号“五柳先生”,他还写下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许多爱树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一年四季不忘绿化,还以诗代札向友人索取树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房里为求来。”宋代文豪苏轼也爱种树,他在杭州做官,修筑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美景之一 这就是故乡,这就是我梦寐以求、深藏在诗情画意中的故乡,也是现实中我对故乡的一份顶礼与膜拜 在诗意里,我在寻找先人们丢失的钥匙,我想用灵魂,打开一扇通往梦里故乡的魔幻之门 村庄,我的衣胞之地 村庄,是我血脉流淌的衣胞之地。我的童年和记忆,是从那个小地名叫花楸坪的村子开始的。顾名思义,那里曾经是一个山水环抱、树木葱茏的地方 村庄是恬静的,故乡是恬美的。在村庄的炊烟里,和玩伴们一同梦游和嬉戏。在故乡的风景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带着记忆中的春花秋月离开故土,带着梦幻中的夏雨冬雪告别家园…… 我渴望,回到儿时的记忆,回到如今我回不去的故土和家园 从乡村走进县城,所处的环境更大了,我的空间却很小。早些年,曾经蜗居在机关办公室一间只能放一张床的杂物间里,读书写作打发时光。在那个空间里,我读到了许多过去没曾读过的“闲书”。有一篇题为《劝种树说》的史料曾记载:“历史上的永善,旧为夷疆,处万山崎岖之中,人稀地广,荒僻特甚。自雍正之初改土归流,始沾王化。越数十年,地渐辟,人渐聚。然而山溪之树木屋之、薪之、炭之,用莫能尽,翳翳焉,丛丛焉,有行数程而不见天日者矣。由是虎豹依之为室家,盗劫缘之为巢穴,昏黄而野兽入城者有之,冲途而颠越行旅者有之。” 原始、生僻的文字,是苦涩的记忆。六十年代初的人,至今朦朦胧胧对那段岁月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追忆,毕竟是不喑世事的童年,所有的往事仍旧是美好的。水边的村庄,树上的村庄,田园美景的村庄,是我最初的记忆。当年伐木烧炭、大炼钢铁,砍了很多树;当年开荒种地、“放卫星”,村里的老梨树也没逃脱厄运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