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绪论 与钟胄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中医诊断学》 【教学要求】 1.掌握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诊法”、“辨证”、“辨病”、“病案”、“证”、“病”、“症”等概念的含义。 2.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3.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4 . 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主要任务:研究如何运用各种诊察方法和手段获取临床信息,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以推断内在的病理变化,获得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以研究疾病中各种症状、病名、证名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其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 这里讲述诊法、辨证、辨病、病案四个内容。 明确以下几个概念: “症”:即症状,包括症状和体征。 “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反映,以一组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为依据,不同程度揭示出患者当前的病机。 “病”:即疾病,是在病因作用下,正邪斗争、阴阳失调所引起的具有自己特定发展规律的病变全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不同阶段前后衔接的证候。 (一)四诊 诊法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病的主要手段。 (二)辨证 辨证,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各种临床资料的辨别、综合、分析,判断其证候类型的思维过程,是对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等所作的高度概括。 主要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 (三)辨病 诊病亦称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的诊断。 对疾病作出病名诊断,是临床各科应讨论的主要内容。辨病不是本课研究的重点。 (四)病案 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主要包括门诊病案、住院病案。它要求把病人的详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病案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病案书写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中医认识疾病时,常遵循以下三条原理: 1. 司外揣内 :观察、分析病人的外部表现,就可以测知其体内的病理变化。 2. 见微知著 :观察局部的、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全身的病变。 3. 以常达变:以正常状况为标准,就可发现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变化。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1. 整体审察 2. 四诊合参 3. 病证结合 (一)、整体审察 整体审察,是指诊断疾病时,重视病人整体的病理联系,同时还要将病人与其所处环境结合起来综合地判断病情。 【原理】整体观: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整体审察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采集全面而详细的临床资料;其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 (二)、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是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资料。《四诊抉微》:“然诊有四,在昔神圣相传,莫不并重。” 【原理】 1、四诊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诊察病情,方法各异,不能互相取代。 2、疾病表现复杂,甚至某些临床表现以虚假的形式出现。 {注}在临床上是四诊参合运用,而不一定按固定的诊法顺序进行。比如对排出物的诊察,往往是既要望其色、状,又要闻其气味,还要问其感觉等。 (三)、病证结合 病证结合,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辨病,是从疾病的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 辨证,是从疾病的阶段性、主要矛盾认识疾病的本质。 临床进行思维分析时,有时是先辨病然后再辨证,有时先辨证然后再断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既重视疾病的基本矛盾,又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秦汉及以前——黄帝内经,伤寒论,中藏经,难经 晋隋唐——脉经,诸病源候论 宋金元——点点金和金镜录,诊家枢要,世医得效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金元四大家 明清及民国——景岳全书,寓意草,濒湖脉学, 四诊抉微,望诊遵经,瘟疫论, 外感温热论,温病条辨, 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第一,要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因为中医学的诊病方法和辨证思维无不贯穿着基本理论; 第二,要不断的临床实践。前人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第三,要学会辨证思维的方法。临床诊断,从收集病情资料,到作出病、证判断,是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直面青春迷茫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2021范文.doc VIP
- 餐厅6S制作流程.pptx
- 《现代酒店服务英语》Chapter2 客房预订部服务.ppt VIP
- 北京现代领动_汽车保养手册用户服务指南车辆维护保修说明书电子版.pdf VIP
- The Beginning-钢琴谱 原调简谱 高清正版完整版双手简谱.pdf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贫困应该带给我们的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docx VIP
- 光伏发电+储能项目建议书写作模板.doc VIP
- 交通安全风险评估.pdf VIP
- 隧道注浆施工记录表.doc VIP
- 《现代酒店服务英语》Chapter1 前台服务.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