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夜缒而出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越国以鄙远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6、朝济而夕设版焉 军:名--动 驻扎 夜:名--状 在夜晚 亡:使动, 使……亡 鄙:意动,以……为边境 远:形--名 远方 东:名--状 向东 封:意动,以……为边境 朝:名--状 在早晨 夕:名--状 在晚上 12 (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2)(烛)辞曰 (3)(烛)许之 (4)(烛)见秦伯,(烛)曰…… (5)敢以(之)烦执事 (6)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7)(晋军)许君焦瑕 文言句式 1 判 断 句 (1)是寡人之过也。(2)邻之厚,君之薄也。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宾 语 前 置 何厌之有? 3.介词短语后置 (1)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省 略 句 15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何厌之有? 4、秦伯说 5、失其所与,不知 通假字 已通矣,语气词 共通供,供给 厌通餍,满足 说通悦,高兴 知通智,明智 13 14 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行李之往来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出使的人 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那人 今:一般人的妻子 古:把……作为 今:认为 以为 行李 夫人 16 一词多义 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因为,连词 拿,用,介词 表顺承,连词 表顺承,连词 把,介词 许 ①许君焦、暇 ②杂然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答应,听从 赞同 约数 表处所 烛之武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从正面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尤其是说秦时的举重若轻、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体现了一位出色的辩臣的形象。 此外,佚之狐的推荐、郑伯的自责,退秦师的事实,都从侧面烘托了这个人物。 烛之武 烛之武形象分析 17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烛之武先讲明秦晋围郑,即使攻下郑国,秦国亦无大裨益;进而分析晋侯出征目的在于扩张领土,且欲壑难填。一方面使秦伯觉得枉费心机,一方面顿感危机所在。于是,烛之武“一心为秦”地挑拨离间了“秦晋之好”。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更利于听 虽然烛之武年岁已高,但在秦穆公眼前岂敢倚老卖老,婉言以说,“良言一句三冬暖”,秦穆公怎能不爱听,又怎能不依计行事。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烛之武抓住秦伯担忧“帮晋灭郑后反而惹火烧身”之心理,步步深人,层层逼紧,透辟申明围郑对秦无任何好处,晓之以害,动之以利,所以得以解郑国之围。 18 赏析本文的写作技巧 19 (1)伏笔与照应 (2)波澜起伏 (3)详略得当 秦晋围郑 欣赏动画练习背诵 20 21 《左传》 1)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体会文言文的特殊性,积累文言字词句。 3)赏析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并体会《左传》 的语言特点。 * 练习朗读课文 7 第一课时 3 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十三经”之一。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初,与《国语》成书时间差不多,二书在思想倾向上与基本一致,《左传》比《国语》有新的发展,民本思想更加鲜明。 《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史书体例 编年体-- 按年月日编排史实,如《左传》《资治通鉴》 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如《史记》 纪传体-- 国别体-- 按国家分类记载各国史实,如《国语》《战国策》 背景介绍 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这一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奚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