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有法》的若干疑问-.pdf

关于《书法有法》的若干疑问-.pdf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书法有法》的若干疑问-

关于 《书法有法》的若干疑问 (此文刊载于《书法学报》2013 年第 5 期第一版,发表时有删节。第一节、第七节被 整体删去) 孙晓云先生的 《书法有法》一书,自初版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书的主要观点是 第 10 章中的这段话:“以右手‘经典’执笔法有规律地来回转动毛笔,令笔画纵横自如的 方法,即是‘笔法’。运用这种笔法,即是‘用笔’。严格地说,用笔法写成的字才是‘书 法’。”(见 《书法有法》第39 页,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年9 月版。以 下凡引用此书,只注明页号)该书以“转笔”理论解释了书法史上的一系列问题,并旁及国 画史,因为该书作者相信:“面对两千年来浩瀚迷茫的书法历史,‘笔法’好比是一把万能 钥匙,它能打开书法理论、书法实践中任何类型的锁。”( 第179 页) 本人读此书获益良多,但也有一些疑问。今将疑问择要简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一、为何众多书家都不直接说“转笔”,而要用种种间接的 说法甚至可能引起歧义的比喻? 《书法有法》第9 章说:“我又转念想起古人形容笔法的 ‘担夫与公主争道’、‘鹅划水’ 等,过去百思不得其解,不知所云。于今遂见 ‘谜底’:‘道’、‘鹅’正是笔杆,‘担夫与公 主’、‘鹅掌’正是笔两侧的拇指与其余指,‘争’、‘划’正是两侧手指的来回捻转。这与 ‘拨 镫’如出一辙。”(第35 页) 第10 章说: “陆希声说‘擫、押、钩、格、抵’,李煜说 ‘擫、 压、钩、揭、抵、拒、导、送’,崔子玉说 ‘永字八法’,欧阳询说 ‘三十六法’,以及所有 古代诸书家的论笔法,实际上大同小异,只是各人有各人的说法,各人从各人的角度,各人 有各人的体会,全部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即论述转笔的技巧和方法。”(第39 页) 第24 章 说:“古人为了说明、记录此种科学的笔法,费尽了心思。”(第91 页) 我的疑问是:既然转笔是笔法的精髓,为何众多的书家“费尽了心思”都想不到直截 了当地说“转笔”或“捻管”,而要用种种间接的说法,甚至用可能引起歧义的比喻呢? 或曰:笔法历来是古人的不传之秘,君不闻“钟繇盗冢,方得笔法”的故事乎? 是的,历史上固然有欲隐其秘如韦诞者,他们既要保密,便对笔法不著一字。但更多的 书家写下了很多文字论述笔法,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使笔法世代流传,而不是为了给后人猜谜, 更不是使笔法失传。以常理度之,千百年中,可能有少数书家喜欢用隐晦曲折的表达手法, 1 但是多半书家必定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努力将笔法说清楚,防止后人误解。如果他们理解的笔 法之要点就是转笔或捻管的话,直接说出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现在的情况似乎正相反, 在《书法有法》一书所引古人论述中,仅日本空海执笔法(第38 页)直接提到“转动”二 字,其他各家为何如此讳莫如深呢? 二、转笔究竟是为了使笔画捉摸不定、变化多端,还是为了 产生匀称顺滑的线条,或简约方直的线条? 关于转笔的目的或好处,《书法有法》一书中有以下几种说法: (1)第12 章说:不转笔 “写不了两笔,笔毛不是扁就是开叉,需要不停地把笔毫舔尖。” 而转笔则“笔锋始终是裹着的,可以连续写多字而不用舔笔。即使笔锋开叉时,依旧可以写 出清晰的字。” “只有将笔杆左右转动,才可能将笔毫随时裹住,既快速又匀称地画出这样 的线条”。(第42 页) (2 )第13 章说:转笔写蝇头小字,“笔笔流畅、顺滑,无一笔颤抖、迟滞。”(第47 页)“转 笔则集力于手指捻转,使笔尖的力分散,易控制笔画粗细,令其圆转光滑,且行笔快速。” (第48 页) (3 )第15 章说:“倘如笔杆直径由0.4 厘米加粗至0.6 或0.7 厘米,转起来就会发现,线条 竟然趋向于简约方直。”(第51 页)。“若笔杆在0.6 厘米至0.7 厘米时,笔在手里最稳当妥贴, 转笔可出方直线,可改均匀发力为集中于笔头上迅猛发力至尽,或是力至收尾时再进行下一 周转笔的准备,古人似有形象的比喻,称这两种典型的发力为‘悬针’和‘垂露’。”(第53 页) (4 )第2 章说:孙过庭《书谱》“点画变化多端”,作者在不转笔时写不出那样“捉摸不定 的线条”(第15 页),第10 章说:掌握了转笔之后,“尝试用此种方法临孙过庭《书谱》,果 然奏效”(第39 页)。 我的疑问是:(1)“变化多端”、“捉摸不定”的线条,与“匀称”、“流畅、顺滑”的线 条,或“简约方直”的线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