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汉语史》第十六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隶变使汉字脱离了象形,成了纯粹的符号。实现符号的简单化,便于书写;奠定了实用汉字的基本形体。 2、讹变 所谓讹变是指汉字形体在演变过程中,由于误解字形或为着书写的方便而破坏原本表义结构的变形。 讹变造成了字形与字义的乖戾,丧失了构形的理据。 讹变是个别字的现象,无规律可循,在汉字形体演变的每一阶段都发生。 3、字形的趋繁与趋简 字形的趋繁与趋简是指某个字在其形体演变过程中笔划的增多与减少。 汉字的总体趋势是简化,但简化是有限度的。这是因为: 从书写的角度说,笔划越少越简单为好; 从表意和标声的角度说,笔划繁优于简。 矛盾的双方交互作用的结果,就造成了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时而趋简,时而趋繁,趋简与趋繁交叉出现的复杂现象。 磬 胫、径、颈、经、陉; 陉:山脉中断的地方。 “巠”是“经”的古文。 经:织物上纵向的纱或线,跟“ 纬 ” 相对。 繁简字 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 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对应关系 山裡人家 里: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裡(裏):衣物的内层。 《曾国藩全集》:“此间公牍似较之江表微多,规模于六部相近,刑名案件极多,甲于各省。弟虽曾署刑部,而于律例素未研究。今乃如八十阿婆初学作羹,既食性之不谙,且捩手而辄复,自愧亦自笑也。” 丑 醜 古今字 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异体字 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构形有异的字。 “日庚都萃车马”大玺,战国时期燕国烙马玺印文 。 1892年出土于河北易县,现藏于日本京都“有邻馆”。 新郪qī虎符(战国晚期),现藏法国巴黎 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在)新郪。凡兴士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母(毋)会符,行殹。 石鼓文: 秦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唐初被发现。 2、战国文字的特点 (1)笔划线条化、离图画更远了。 (2)字形复杂化。 (3)异体字多。 (4)不同地域的文字形体各异。 (四)小篆 1、时代与命名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标准字体。 《说文解字·叙》:“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秦统一文字表 峄yì山刻石(宋人翻刻) 篆体十二字砖(秦) 海内皆臣,岁登成孰。道毋饥人。 2、小篆形体特点 (1)符号化。 书写形式要求整齐划一。笔画一律用粗细等匀的线条。字的结体取内聚环抱之势,笔画的分布均衡匀称,甚至字的大小也要相同。 象形象意字被进一步抽象化、线条化、规整化,更加符号化。 直观表意功能继金文之后进一步减弱,在许多字中已经完全消失。 (2)整个构形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加强。 汉字的构形系统从甲骨文开始就具有了。经过全面整理的小篆,使汉字的整个构形系统得以巩固和加强,为后来今文字(隶书、楷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定型化。 出现固定的偏旁部首。《说文解字》分540部排列,就是用小篆。 《说文解字》是沟通古今文字的桥梁 常用偏旁部首小篆写法举例 常用偏旁部首小篆写法举例 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意义 小篆是古文字的终结。 秦始皇利用政权的力量来统一文字,推行小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很快结束了长期以来汉字异构丛生、形体杂乱的局面。这对增强汉字的社会职能,对促进民族的团结统一以及文化、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五)隶书 1、产生与命名 小篆形体曲屈回环,不便书写。相传秦始皇时,程邈得罪下狱成了徒隶,在狱中对小篆进行改革而创造了一种新的字体——“隶书”。 其实,隶书,在周末已产生于民间。秦时,由于公务繁杂,对文字进行简化非常必要,于是隶书大兴。 晋卫恒《四体书势》:“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 1975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战国末年至秦) 现存曲阜孔庙的乙瑛碑局部(153年) 长沙马王堆出土 帛书老子乙本(西汉初) 2002年出土的里耶秦简 2、隶书的特点 (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2)起笔蚕头,收笔雁尾 隶书横画的最大特点,是前加蚕头,后加雁尾,把横和捺的部分加以装饰,形成波势、捺脚,使隶字笔画更加富有变化。 (3)用不同形态的点画取代篆书的单一线条,并变圆曲为方直。 彻底抛弃小篆所残留的象形意味,以从左到右为主要运笔方向的笔势习惯。 3、隶书的影响 “隶书”由篆文简化而来。隶书是我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分界线。 它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使汉字脱离了象形,成了纯粹的符号。 (六)楷书、草书、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