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脉输液疼痛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要点
静脉输液疼痛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进展 疼痛原因分析 1 ,疼痛耐受性的个体差异 人体对疼痛的感受力和耐受力有很大差异,同样性质、同样强度的刺激可引起不同个体的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影响疼痛感受力和耐受力的因素,既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等生理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人情绪,个性及注意力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体幼儿阶段对疼痛的感受力和耐受力较低,成年阶段对疼痛的敏感性最强,进入老年阶段后,对疼痛的敏感性也逐渐降低。 2 输液微粒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只有 1 ~ 25 μm,也可为 50 ~ 300μm 或更大颗粒。较大的微粒能造成局部血管堵塞或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产生静脉炎和水肿,轻者刺激血管壁引起疼痛,严重者能造成局部血管堵塞或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产生静脉炎和水肿。 3 药物因素 各种抗生素、针剂、脱水剂等均有较强的刺激性,当高浓度药物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静脉血管内,可超出其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使血管内膜受到刺激,引起局部疼痛或沿静脉走向发生放射性疼痛。研究显示,输入的药物过酸或过碱都会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轻者刺痛感,重者不同程度的静脉炎。 4 血管因素 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往往会导致疼痛感的差异性。 腕部桡侧由于皮肤厚而坚韧,进针阻力大,致进针速度慢,局部机械损伤刺激性大,致痛物质释放增多,所以疼痛发生率高。 手背则皮肤薄,富有弹性,进针阻力小,致进针速度快,机械刺激性小,故疼痛发生率低。 桡骨茎突、尺骨茎突与第三掌骨之间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神经分布稀疏,且神经与血管呈交叉关系,出于减轻疼痛考虑,此区域是静脉穿刺的最佳部位。 长期输液者如果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往往会导致疼痛加剧。 5 操作因素 (1)进针方法和角度:针尖斜面向上,缺口大,斜面对组织与血管壁的切割性损伤面较宽,加重患者疼痛。 血管的侧面为进针点穿刺,针头是穿过皮下后再对血管进行穿刺,皮下刺激时间增大,疼痛感增强。进针角度小,针头斜面接触皮肤面积相对增大,皮肤受损范围大,作用于针头的压强相对较小使进针速度减慢,针头对皮下刺激时间增加,患者疼痛感增加。 (2)固定方法:传统的针柄右侧固定,斜面朝向血管上壁,由于针梗及针尖斜面的阻挡,往往使血流形成漩涡,通过针尖斜面的血流速度减慢,造成药液不易被及时冲散稀释,单位时间内接触血管壁的血药浓度增大,对血管壁的刺激增加,而血管上壁痛觉神经末梢又相对丰富,因此会产生疼痛。 (3)拔针 :针梗退出速度慢加上重度按压的作用,针梗对血管壁产生侧压力进而产生摩擦,产生疼痛。 护理干预措施 1 心理干预 患者对输液知识的缺乏了解,从而造成不同 程度的恐惧心理。应当热情接待患者,谈吐 亲切,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流通,湿度适宜,让患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完成输液。 2 微粒污染的预防 (1)输液器与微粒 :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将微粒 进行精确分离,不产生药物吸附。 (2)药物配制与微粒 :采用圆锥形针头穿刺配 药,加药时,将针头斜面以 45°角刺入橡胶内,再将针头垂直刺入瓶内再注入药物,可避免橡胶塞屑落入液体内。使用净化台,以减少空气中的微粒。加温的液体可减少微粒的发生。静脉滴注液体的温度以 25 ~ 35 ℃ 为宜。 3 控制药物浓度和速度 安排先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大的药物,并严格控制滴速,用生理盐水、5% 葡萄糖注射液在输液前后冲管,以缓冲局部血管内的药物浓度,防止局部高浓度刺激性大的药物滞留,减少对局部血管的刺激,减轻疼痛。 4 血管的选择 原则上一般选择弹性较好、回流通畅、粗直易显露的血管,从远心端开始有计划地使用血管,多选用手背静脉、桡静脉等。尽量选择手背静脉尺侧穿刺,减少患者痛苦。 5 操作技术的提高 (1)进针方法和角度:采用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 针尖斜面向左或向右) 在血管上方直刺血管,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以 51° ~ 60°为最佳进针角度。因为穿刺角度增大,针头与皮肤表面接触面积相对较小,皮肤受损范围小,作用于针头的压强增大使进针速度加快,缩短了针头在皮下接触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2)针柄的固定: 在常规进针后,将针柄翻转左侧固定, 可使疼痛减轻。原因是当针柄翻转到左侧固定时斜面朝向血管下壁,针尖处于血管较中间的位置,针梗阻挡血流形成的漩涡在针尖斜面的背后,针头内流出药液可以很快被血流冲散稀释,单位时间内接触血管的血药浓度相对较小,不易造成血管疼痛。 (3)拔针技巧:采用手捏头皮针细导管快拔轻按的方法拔针。由于针尖刺入血管的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5 ~ 1.5 cm,因此按压时沿着静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