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 一 清末小学开设国文科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教弟子学习《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就是最早的课程。此后,《四书》、《五经》长期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在古代我国有语文教学而没有语文学科,语文是和史学、伦理学融于一体的。明清时学校课程是以习作八股文为重点内容。 我国最早的蒙学识字课本是西汉的《急就篇》,之后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影响深远,比驰名西方的夸美纽斯的课本早一千多年。    鸦片战争以后,“废科举、兴学校”的口号,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建立了我国的小学制度。课程方面,初等小学设中国文学科,高等小学设中国文学科,教学内容有读文、作文、写字、习官话。该章程将识字、写字、读书、作文、说话等科目合为一科。 1907年公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的教授科目里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标志着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开始进入学校课程。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规定初小和高校均设国文科。? 二 五四运动以后“国文”改为“国语” ?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国民学校令,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并通令全国各国民小学将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改为语体文即白话文。小学语文课程从此称“国语”科,实现“言文一体”,这是划时代的变化。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   全国教育会联合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于1923年刊布了我国第一个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其中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规定,国语教学内容包括语文、读文、作文、写字四项,要培养听、说、读、作、写五种语文能力。    三 建国之初“国语”改为“语文” ?  ‘语文’一名,始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此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而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叶圣陶)“语文”这一课程名称避免了过去的“国语”只指口头语言,“国文”只指书面语言,甚至只指文言文的误解,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语文”这一课程名称,从建国之初命名一直使用至今。   在迄今为止半个世纪的小学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建国初期学习苏联,突出语言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50年代末语文课程政治化;60年代重视“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培养读写能力;十年动乱时期,在极左思想指导下,否定语文课程;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语文课程朝着全面培养语文能力、注重提高素质的方向稳定前进。总之,建国以来语文课程在不断改革中逐步完善。? 第二节、语文的性质与地位   一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课程的性质是某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属性。只有正确地认识课程的性质,才能在教学中正确地把握方向,落实课程的教学任务,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正确地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 建国后语文界对语文课程性质、任务认识的历史发展 1.1950年:关于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的初步形成; 2.1953年:批评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的缺点,但又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3.1956年:比较全面地阐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提出小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 4.1958年:片面强调语文课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语文基础训练被“政治化”; 5.1963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 6.1966-1976年:彻底否定建国17年来的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7.1978:拨乱反正,重新确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注意加强基础,发展能力; 8.1986-1992年:为提高民族素质全面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适当降低难度,减轻负担; 9.20世纪90年代: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 (一)、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 该观点认为,语文课程内涵非常丰富。在教材里,讲语言文字即是“文”, 讲思想就是“道”,介绍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时则有较强的思想性,欣赏小说、散文、诗歌时,又有丰富的文学性(形象性)。在能力训练方面,既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等。所以说,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 (二)、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 1963年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工具。” 1978年颁布的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