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2卷第6期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V01.22No.6
0F POLICEOFFICERCOLLEGE NOV.2007
2007年11月 JOURNALJIANGSU
·侦查学研究·
手机短信诈骗案件侦查难点及对策
陈蕾,缪云磊
摘 要:目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功能,通过编造中奖信息等多种方法诈骗财物,严
重侵害人民群众的生活。手机短信诈骗案件具有涉案范围广,社会危害重,犯罪主体日益呈现明
确的团伙性,犯罪成本低,回报高,作案手段隐蔽,侵害对象不确定,所留联系方式存在虚拟性和多
变性等特点。侦查部门侦破此类案件要准确划定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做好取证工作,加强情报
信息网的建设,积极串并案件,加强侦查协作。
关键词:手机短信诈骗;诈骗犯罪;侦查
一、手机短信诈骗的方式 机后根据保存在手机通讯录中的联系方法发短信
给其亲友,假冒手机用户实施诈骗。尽管诈骗者
手机短信诈骗是传统诈骗与现代通信技术相
不认识受害人,但其行为侵害对象却是特定的个
结合而催生出来的新型诈骗犯罪。国内有学者从
人,将手机短信诈骗的对象界定为不特定的或多
广义角度将其界定为:所有以手机发送短信的手
数人显有不妥。因此,笔者认为,手机短信诈骗犯
段实施的犯罪行为;而有学者则界定为以向不特
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短信发送
定或多数人发送短信为手段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
设备将虚假信息发送至他人手机(包括小灵通、其
为。[13显然,这里的手机短信诈骗并不包括以手机
他短信接收设备),使其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自愿
为对象的犯罪,如盗窃、抢劫手机;也不包括单纯
交付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利用手机发送短信给特定对象而实施的犯罪,如
归纳国内目前出现的手机短信诈骗犯罪,其
敲诈勒索、绑架等。
方式大致可分为了以下几类:
笔者认为,将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等对象界定
1.编造中奖信息法
为不特定或多数人并不能涵盖一些手机短信诈骗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机短信诈骗方式。从
犯罪中出现的情况。如,有的犯罪人盗窃他人手
2004年年底开始,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曾接收过
收稿日期:2007—09-30 虚假的中奖短信。在早期传统的短信诈骗案件
作者简介:陈蕾(1977一),女,江苏警官学院侦查系讲师,南中,信息内容多为“电话号码中奖”。作案人通常
京,210012;缪云磊(1978一),男,江苏省公安厅反
利用短信群发器大范围地向手机用户发送其电话
恐部工作处,南京,210024.
号码已中奖的短信,待受害人打电话咨询时,作案
· 52·
万方数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