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2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后对点集训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2 鉴赏诗歌的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E
(2)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解析 (1)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2)本题重点考查诗歌的景物形象。第二联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呼应诗歌标题“对雪”,暗示诗人独坐室内,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解答本题,需要先从借景抒情角度分析,再分析本联内容与标题的关系。
2.[2017·新余市四中学周测]阅读下面的词,完成文后各题。
浣溪沙
[宋]朱敦儒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 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题干要求从“日长独自倚阑干”这个句子里读出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独自”可见词人孤身一人,“倚阑干”可见词人的寂寞,内心的凄凉,“日长”指白日渐长,对于孤独的人,这光阴如何地难熬。结合词下注释可知本词是作于流落江南之时,可见词人内心的苦楚。本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词人形象。
3.[2017·牡丹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和聂仪部明妃曲[注]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 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整首诗塑造出一个身行万里,心怀故土,愁怨深长的悲情女性形象。整首诗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塞外之境,一、二句以漫无边际的背景来衬托其远离故土的无限哀伤,三、四句写王昭君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竟把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作“汉宫月”,因而遐想故乡,留连难去,其中“徘徊”一词极言其对故乡的魂牵梦绕,一往情深。
解析 “天山雪后北风寒”不仅写出了王昭君身处的地点,还写出了凄凉的环境;“徘徊”“汉宫看”写出了王昭君怀念故土、幽怨的形象。
4.[2016·鞍山市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过扬子江二首(其一)①
杨万里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②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③。
[注] ①这首诗是杨万里于淳熙十六年(1189)九月宋光宗元年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贺正旦使途中,自镇江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春六年级数学下册《空间与图形》(第2课时)教案1 (新版)西师大版.doc
- 2017春六年级数学下册《空间与图形》(第2课时)教案2 (新版)西师大版.doc
-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冀教版.doc
-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我的母亲》拔高练习 冀教版.doc
-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我的母亲》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冀教版.doc
-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我的母亲》(品读语言)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
-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我的母亲》(文本感悟)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
-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 冀教版.doc
-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拔高练习 冀教版.doc
-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材分析与教材建议 冀教版.doc
-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6 诗歌选择题考点解读课后对点集训.doc
-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传记 2 鉴赏评价课后对点集训.doc
-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传记 1 分析综合课后对点集训.doc
-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散文阅读 3 理解词义、句意课后对点集训.doc
-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散文阅读 2 概括内容要点课后对点集训.doc
-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散文阅读 4 鉴赏形象、技巧课后对点集训.doc
-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四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含修辞)2 选用、变换句式课后对点集训.doc
-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四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含修辞)1 仿用句式课后对点集训.doc
-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经济生活 专题二 生产、劳动与经营 考点1 生产与消费对点题.doc
-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7单元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第23章 第2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3 (新版)苏科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