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米歇尔的_图像转向_理论解析_郑二利.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米歇尔的_图像转向_理论解析_郑二利

文艺研究2012 年第1 期 米歇尔的“图像转向”理论解析 郑二利 托马斯·米歇尔继罗蒂的“语言学转向”之后,提出了著名的“图像转向”。他在20世纪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中的图像恐 惧以及其他人文科学与文化公共领域对图像的下意识抵制中把握到“图像转向”的症候,并在潘诺夫斯基的基础上重 构图像学。米歇尔在图像理论中有后语言学、后符号学的新发现,他阐释了元图像,认为图像如语言一样可以自我呈 现,并主张回到图像与语言本身重新思考图像与语言的关系,以此瓦解语言对图像的控制。 1992年,托马斯·米歇尔在《艺术论坛》中首次提出“图像转向”(pictorial turn)。1994年,他 出版了《图像理论———视觉再现与语言再现文集》,其中“图像转向”作为开篇第一章,既为后 文开展元图像、图像与文本、图像与公共领域等研究做了铺垫,又使文集形成一个图像理论的 研究体系。“图像转向”是米歇尔图像理论的核心范畴,他本人在后来的出版物中对其反复阐 ① 述。90年代末以来,米歇尔的“图像转向”在人文科学、文化公共领域引起了反响,经常被提及 。 我国的研究者在对“读图时代”的文学、哲学、艺术、视觉文化的讨论中常常会用“图像转向”这 ② ③ 个提法 ,但对米歇尔的图像理论缺乏解析,难免出现“图像的晕头转向” ,误解米歇尔的思 想。鉴于此,本文以“图像转向”为基础,解析米歇尔图像理论的几个重要维度。 一、何谓“图像转向” 米歇尔的“图像转向”是对“读图时代”图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及理论研究的热点的 描述和反思。米歇尔认为它是20世纪人文科学与文化公共领域继“语言学转向”之后出现的新 转向。它一方面指人文科学学术视野发生了变化,图像成为人文科学的中心话题,当然,这不 是说图像完全取代语言,而是强调人文科学开始重视图像表征(非语言表征);另一方面指在 文化公共领域中,新的图像生产技术制造了“图像景观”,并引发了人类对图像的恐惧与抵制。 30 米歇尔的“图像转向”理论解析 纵观20世纪,确实有许多研究者把目光聚焦于视觉性的生产、接受研究,创造了丰硕的理论成 果,这些成果就是人文科学发生“图像转向”的可靠标志。如果对研究者做统计,会产生一份很 长的名单,起码会有维特根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本雅明、居伊·德波、福柯、罗兰·巴特、利 奥塔、马丁·杰伊、鲍德里亚等。这些研究者推动了图像理论的发展,例如福柯对词、物关系的 阐释,德里达对语音中心主义的解构都影响了米歇尔对图像与语言关系的思考。此外,20世纪 文化公共领域中出现的对图像的抵制,也被米歇尔看做是“图像转向”的症候。例如那些由新 制像技术生产的克隆生物图像(如恐龙、克隆羊),它们看起来有生命、有情感,因而人类在它 们面前会迷失,以至于无法区分现实与幻觉、真实与虚假,这就引发了人类的恐慌,并试图对 其抵制,米歇尔把这种现象也描述为“图像转向”的情形之一。 与米歇尔几乎同时,德国的戈特弗里德·伯姆也探讨了人文科学出现的 “图像转向” (ikonische Wende/ iconic turn)。他们于2006年还就“图像转向”进行了隔空对话。看来,欧陆与 英美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几乎同时喊出“图像转向”不是偶然的,这表明了一种新的学术视域 已经发生。这种新视域内隐含对图像的新发现,即转向一种新的图像观念。 米歇尔对图像有怎样的新发现?这要从米歇尔在多部作品中对“picture/ image/ icon ”的语 用情况说起。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语用是米歇尔式的,也仅在他的文本中有意义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