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27讲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46张).ppt

2017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27讲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46张).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27讲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46张)

[主干梳理]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3)阶级关系上,“________”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概念 (1)诸子百家:社会上形成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思想流派。 (2)百家争鸣:各学派相互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意义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__运动。 (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4)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诸子百家思想 1.儒家 (1)春秋:孔子。 ①“仁”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克己复礼”。 ②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__________,爱惜民力。 ③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___”。 (2)战国:孟子和荀子。 2.道家 (1)春秋:老子。 ①唯物论: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_______”。 ②辩证法:世间万物在不停地运动,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③政治思想:提出“无为而治”,希望回到____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 (2)战国:庄子。 世间万物都是____________,放弃差别观念,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 (1)战国:韩非子。 ①主张:主张君主要________,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②影响: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概念阐释]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而不是特指一百家。他们是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所谓“争鸣”,是指“诸子百家”之间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局面。 [轻巧记忆] “百家争鸣” 一个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二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 三个阶级:新兴地主阶级、没落奴隶主贵族、小生产者 五大派别:儒、墨、道、法、兵 [史论要旨] 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 3.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4.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尧舜的境界;荀子主张“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后,人仍然可以成为尧舜。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殊途同归。 5.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通史链接]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政治上:奴隶制瓦解,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 经济上:铁犁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促进小农经济的产生,个体家庭经营取代集体劳作。 文化上:私人讲学开始出现,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 史料一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 史料二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史料三 “时移事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而实行变革,“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问题:史料一反映了道家对世界是如何认识的?你如何认识史料二反映的治国主张?史料三反映了法家是怎样看待历史发展趋势和治理国家的?有何重要影响? [史料导读] (1)史料一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也反映了老子辩证法的世界观,即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史料二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这种主张在约束统治者的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下,难以实现,是一种消极应对社会变革的治国思想。 (3)史料三反映了韩非子主张历史向前发展和主张社会变革的思想,表明了韩非子主张“法治”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这种主张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借鉴。 [史论总结] 儒、法、道、墨诸家思想主张及特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荀子的思想,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依据“战国某思想家”“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可知该思想家是战国时期的人物,且主张人性本恶,由此可判断应是荀子。结合选项,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