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高三用).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鞅变法(高三用)

* 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课程标准: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商鞅简介 1.战国中期政治家,原名公孙鞅,出身于卫国贵族家庭,又称卫鞅,从小好学,热衷于法家学说(是李悝的学生),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起初,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未受魏惠王重用。 3.秦孝公求贤,商鞅投奔秦国,建议改革变法,富国强兵,受到重用,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4.因变法功勋卓著 ,被赐封于商,故称商鞅或商君 5.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其言论主张被后人整理为《商君书》。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背景 内容 影响 知识储备 历史分期 东周 春秋(BC770-BC476) 战国(BC475-BC221) 秦朝(BC221-BC207) 模块链接 必修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必修2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3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一、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春秋时期: 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鲁 国: “初税亩” “履亩而税” 春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 重点: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使开垦私田成为可能) 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变化促使生产关系做出变革。 战国变法除了在土地制度上变革外,还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变革与调整?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调整? 战国时期: BC445年魏国李悝变法:内容见课本P20 BC386年楚国吴起变法: BC357年齐国邹忌变法:整顿吏治,实行君主集权和法治,孙膑改革,鼓励人们习武 BC354年,韩昭侯用申不害变法:“明法正义”,“任法而不任智”;“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 削弱贵族势力、整顿吏治、重视法治,实行中央集权、加强军事力量 原因:适应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和变法的背景 1、秦国商鞅变法的客观原因 1、经济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推广 改革 私田增多 生产力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 生产关系 阶级关系变化 (新兴地主) 富国强兵 争霸、兼并战争频繁 2、政治 3、军事 4、思想 经济基础 百家争鸣 法家学说顺应时代需求 理论依据 客观要求: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时代背景 上层建筑 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规律。 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变法的时代要求 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生产力发展 封建经济产生 ----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 小结 客观: 经济: 政治: 文化: 军事: 直接动力:称雄天下 变法的根本原因 思考:处在春秋战国大环境下的秦国变法有什么有利条件和机遇? 2、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商鞅变法的主观原因) BC7C—BC4初,秦国称霸西戎,开始改革,但落后于中原各国 (1)必要性 (2)可能性 ①秦国:秦孝公支持变法;国君权力相对集中;重法家思想;民风质朴、尚武 ②人才: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游说各国 ③外部: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 2、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商鞅变法的主观原因) 材料:《求贤令》: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君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 问题探究: 秦孝公为什么要颁布《求贤令》呢?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变法目的?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以巩固统治 二、“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措施 作用 经济 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促进了封建农业经济发展;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统一度量衡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军事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但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改革不彻底 政治 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普遍推行县制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加重剥削 制定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习俗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二、商鞅变法(BC356年、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