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孔子——贞不谅.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孔子——贞不谅

浅论孔子“君子贞而不谅” 摘要:“君子贞而不谅”语出自《论语 卫灵公》一章,属于孔子所认为最典型、最理想的人格——“君子”这个概念范畴的一个表现方面。对“谅”,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解释为“则不择是非而必于信”,后人多认可这一观点。然而对“贞”,历来研究者多有质疑,大多释为“大信”、“忠道”之义。本文认为,“贞”于此实作动词,为“验证其正确性、真理性”之意。“君子贞而不谅”亦即指君子不会固守于小信,而是通过一些实践等方法验证其正确性、真理性后才可从信。 关键词: 《论语 卫灵公》; 贞而不谅; 验证真理性 “贞而不谅”是孔子在《论语 卫灵公》一章中提出的:“君子贞而不谅。”简简几个字,是论语篇中最短的一篇。然而对于“贞”和“谅”的具体含义,历代研究者可谓见人见智,众说纷纭,以致在学术界颇有争议。 何晏在《论语集解》中引《伪孔注》:“贞,正也;谅,信也。君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小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贞,正而固也。谅,则不择是非而必于信。”孔颖达《五经正义》曰:“贞,正。谅,信也。君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小信。”刘宝楠 《论语正义》曰:“此章贵正道而轻小信也。贞,正也。谅,信也。君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小信。” 案昭七年《左传》云:“子产为丰施归州田于韩宣子,曰:‘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今无禄早世,不获久享君德。其子弗敢有,不敢以闻于君,私致诸子。’宣子辞。子产曰:‘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施将惧不能任其先人之禄,其况能任大国之赐?纵吾子为政而可。后之人若属有疆场之言,敝邑获戾,而丰氏受其大讨。吾子取州,是免敝邑于戾,而建置丰氏也。敢以为请。’”杜注云:《传》言子产贞而不谅。言段受晋邑,卒而归之,是正也。知宣子欲之,而言畏惧后祸,是不信,故杜氏引此文为注也。 ——《十三经注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另外,近代研究者在古代研究者基础上亦有相同或不同的解释: 杨伯峻《论语译注》:“君子讲大信,却不讲小信。贞,《贾子道术》篇云:言行抱一谓之贞。故此做‘大信’讲。” 钱穆《论语新解》:“君子只固守正道,而不拘执于小信。贞者,存于己而不变。谅者,求信于人。贞自可信,不待谅也。孔子尝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义之与比。义之与比,贞也。言必信,行必果,则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孔子坚持正义而不固守小信。” 黄克剑《论语疏解》:“贞,方正而诚信;谅,小信,由固执于一时小信而置大义于不顾。亦即:君子诚信而方正,不至于又固执于小信而置大义于不顾。” 王向荣《论语二十讲》:“贞而”章,说明君子所守之正。贞与谅在应事上说,皆有固守意,分别在正不正之间,相似而实不同。 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多数学者释“贞”为“方正、忠道、大信”等意,似没有尽作者本意,多有不妥,窃不敢苟同。本文通过分析考证认为,“贞”实为动词,为“验证其正确性、真理性”之意。“君子贞而不谅”亦即指君子不会固守于小信,而是通过一些实践等方法验证其正确性、真理性后才取其可信。 一、从“贞”字义来讲 首先,从“贞”字字义来讲。段玉裁(注)“贞,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会意。一说是鼎省声,非贝字也。许说从贝。故鼎下曰贞省声。京说古文以贝为鼎(甲骨文作“鼎”,后省改为“贝”)。故云从卜鼎声也。陟盈切。十一部。鼎本是食器,这里表火具,即用火具而卜。” 这样来看,“贞”字的本义,是“占卜”,又作“卜问”。常见于古代卜辞中,在殷墟卜辞中是一句独立的命辞套语《周礼·春官·大卜》: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眡高作龟。大祭祀,则眡高命龟。凡小事,莅卜。国大迁、大师,则贞龟。凡旅,陈龟。凡丧事,命龟。郑司农注:贞,问也,国家有大疑,问于蓍龟。这两句中的郑注皆有“有疑而问其事以取其正(信)”之意,延伸而来,亦即指通过一些方法验证某个事物的可能性、存在性、正确性及其真理性,这是合理的。 其次,从与“谅”的对比来看。“谅”本义即为诚信。“谅,信也。”《说文解字》 “众信曰谅”。继而引申为固执、坚持己见之义。根据“谅”字在古代的多数用法以及在本篇中的理解取朱熹的注解为“不择是非而必于信”当是确切无疑的。那这样来讲,所谓“贞而不谅”,“贞”与“谅”必然是相对的。“谅”即为“不择是非而必于信”,则显而易见,“贞”应为“择是非而后取其可信”之意。当然也就是说,“贞”应为“通过验证判断其真理性方可决定信与否”之意。 二、“君子贞而不谅”在《论语》中的表现: 首先,对“匹夫匹妇之为谅”的讥讽 “君子贞而不谅”之类的思想在《论语》中时有流露。孔子对“匹夫匹妇之谅”的否定与讥刺既是最为典型的一例。 据《左传》庄公八年、九年的记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是齐襄公的弟弟

文档评论(0)

quechui3886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