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必修1游褒禅山记课件要点
* *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 学习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 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本课学习目标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 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在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游记,借游生议,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十六年后,王安石拜相,他 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 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 也”的观点是一致的。 理清思路 一 二 三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中心句—— (1-2):记叙——游山经过。 (3-4):议论——游山心得。 (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 结 构—— 慧空禅院 空间方位图 慧空禅院 华山洞 (华阳洞、前洞)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五里 第一段:重点词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动,筑舍定居 名→动,命名,起名 名→状,往东 判断句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名→动,命名,起名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 名 寺 洞 碑 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 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 第一段: 介绍褒禅山概况 空间方位图 慧空禅院 慧空禅院 后洞 华山洞 (华阳洞、前洞) 泉水 五里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五六里 有泉侧出 有穴窈然 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第二段:重点词句 名→状,从旁边 形→名,深度 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 形→动,到尽头 “而”,表修饰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则其至又加少矣 火尚足以明也 则或咎其欲出者 第二段:重点词句 形→动,照明。 动→名,见到的景象 十分之一 动→名,到达的人 / 更 有人 / 责怪,埋怨 平旷 记游洞经过 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 前洞 后洞 记游者甚众 窈、寒、深 记游者少 第二段: → 悔 ——叙 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 ⑴ 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 ⑵ 前洞记游者甚众—— 后洞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 ⑶“余所至”之浅—“好游者”至之深 ⑷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 出洞后“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夷以近…险以远 古人之观于天地 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第三段:重点词句 心得,收获,名词 因为 / 并且,连词 而且,表并列,连词 观察,动词 不平常 / 景观,名词 到达 / 帮助 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 至于幽暗昏惑 于人为可讥 其孰能讥之乎 形→名,幽深昏暗、让人迷惑的地方 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 第三段:重点词句 对于/是,算得上,动词 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 不随以止也 此余之所得也 介词结构后置句 =不随(之)以止也/ 省略句 判断句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导出立志的重要性; 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第三段: 古人求思之深 奇观常在险远 有志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 余之所得 ——议 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第四段:重点词句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后世之谬其传 而莫能名者 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弄错,使…错,使动用法 没有人 / 名→动,识其本名 ……的原因 尽,完 / 说,动词 因为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略句 判断句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仆 碑 其文漫灭 音 谬 古书之不存 谬 其 传 何可胜道也哉 观点:学者不可以不 深思而慎取之也 逻辑严密 第四段: ——议 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