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自然漂积”的绿色规划设计方法探索
2014 ·建筑热工与节能
基于“自然漂积”的绿色规划设计方法探索
1 2 3
王博怡 ,周伟,刘福智
(1.河南平顶山同致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平顶山 467000, 2.昆明有色冶金股份公司建筑设计院,昆明,3.青岛理工大学,青岛)
摘 要: 本文针对山地村寨聚落的特殊布局,从自然漂积原理出发,探索了自然界中河流山川的自然漂
积形态,依此分析山地聚落的布局特点与生长规律,同时研究了山地聚落的自然漂积形态肌理,总结出满足
生态漂积形态原理的传统民居布局规律,应用其形态形成的方法,指导民居村落的规划布局与空间组织,并
提出指导新建或改造项目规划设计的建议,为山地乡村建设与绿色人居环境营造做出探索。
关键词:山地聚落 自然漂积 规划设计 绿色人居
我国拥有广袤的山地村落地区,这些村落的形成有多年的历史,其宛若天成的形态必然有其
独特的内在规律。为了研究山地聚落的自然形态规律与规划格局,本文首先研究了生态漂积原理
的形成与形态规律特点,并抽象成数学的规律深入讨论,进而总结出满足生态漂积形态原理的传
统民居布局规律,并提出指导规划设计的建议。
1 生态漂积原理溯源
自然界中有很多天然景象,能够引起人们视觉上的冲击。
如地形、江川河道、水际岸边等自然形体表面等,自然力对其
形成的强大影响作用,历时日久都会被显示出来。例如千层万
叠的梯田,九曲回肠的河道,层峦叠嶂的山脉,镶银砌玉的冰
雪,还有繁茂葱郁的森林。这些自然景象的形成包含一些偶然
的因素,但更多是来自自然规律的约束力。
我们尝试从这些自然景象的形成中寻找自然规律,然后加
以利用。以最为常见的河流为例,其自然弯曲的河道(图1.1)
是如何产生的呢?
河流呈现近似蛇形的弯曲形态,被称为“河曲”,也称为“蛇
曲”。其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地球的自转的影响,二是“当河 图1.1 自然界的河曲形态
1 尚耀(1986- ),女,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 郑州
作者简介:王博怡,女,1987 年生,建筑学硕士
2 尚耀(1986- ),女,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 郑州
3 尚耀(1986- ),女,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 郑州
1
2014 ·建筑热工与节能
流流经平坦的地区,如果抗冲刷能力弱的一侧河岸在河水侵蚀作用下坍塌,原来顺直的河岸就会变得弯
曲凹陷,表层河水将向凹处的河岸冲去”。冲向凹岸的水流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一部分水流冲向对岸,
另一部则冲向河底形成河底层水流,触及河底之后又会形成上升流回到河面上,由此形成环流。同时,
河水冲向下游的纵向流动并没有停止,横向的环流与纵向的水流结合起来,就构成一种类似螺旋形状向
前运动的水流。环流就是造成蛇曲形态的主要力量:“冲向凹岸的下降水流流速快、侵蚀力强,使得凹岸
后退,越来越凹;冲向凹岸的水流折向河底后,沿凸岸一侧上升,上升的过程中水流速度变慢,携沙能
力降低,泥沙不断在凸岸一侧下沉堆积,使得凸岸变得越来越凸。”
总体来说,“河曲”形象的产生,是不同种力的共同作用。自然界中会产生各种的自然力,对地貌景
观、物质造成影响最为普遍的有重力、风力、水力、膨胀力以及化学的腐蚀力等等。这些自然力不断作
用于山石岩体、植物群落及水体砂土等等方面。
漂积(drift )的概念是由美国造园学家约翰•格兰特、卡洛尔•格兰特在其著作《庭园设计》中提出,
他认为“在自然界中,风力是影响植物种子传播和繁殖的主要因素,所以自然景观中的自然植物群落的
形状,是源于自然力的作用。”因此,他将这种现象称为漂积形体或漂积线势。这种理念简单来理解,可
以认为是一种受到自然力的影响及约束而形成的聚集的形态。自然力作用于景观物体形状并对其造成曲
线的线势,这种线势的美感就构成了自然景物的形体特征,这与人工造型的线势会有很大区别。经过自
然的漂积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景观和物体形象,会具有自然而谐调、统一并均衡的效应,这一类的景观物
体形象蕴含着自然环境和自然美所共同具有的形象特征。
2 传统山地聚落形态形成的共同特点
传统聚落一般是以族群的模式逐渐形成与发展的,
它受到自然力所造就的山形水势制约, 因此,传统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