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机械收获条件下行距配置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pdf

机械收获条件下行距配置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收获条件下行距配置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机械收获条件下行距配置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秦国成 北京市平谷区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北京101200 摘要:为了确定适应于北京地区机械化生产的行距配置,于2007年和2008年在北京平谷进行了2年田 间试验,在机械化收获条件下比较了不同行距配置对玉米个体、群体发育以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 果表明,在60~70cm行距范围内,无论采用等行距播种还是宽窄行播种,对作物的株高、穗位高、叶面积 指数等生长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各个行距配置下玉米产量基本接近。因此,在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可 以根据农机具设计和生产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统一收获机械的规格,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促进跨区域 作业。 机械化收获;行距;玉米 S513 A TheEffectofRowSpacingontheGrowthandGrainYieldofMaizeunderMachineHarvest QinGuocheng 作者简介:秦国成,男,1962年出生,北京平谷人,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平谷区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本科,主要从事农业机械设计制作应用推广, 2008年编写一套农机科普丛书。通信地址:101200北京市平谷区平谷镇新平西路10号,Tel:010E-mail:pgqinguocheng@126.com。 2011-04-06 2011-07-01 ·201 · ·202· @@[1] 李猛,陈现平.不同密度与行距配置对紧凑型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8):132-136. @@[2] 姚海杰.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 备,2010,6:86-87. @@[3] 张少武.玉米收获机推广缓慢的主要问题[J].农机质量与监督, 2006(4):14. @@[4] 宋凤斌,李晓明,朱乃芬.玉米高产群体适宜株行距的研究[J].吉林 农业大学学报,1992,14(4增刊):39-45. @@[5] 高亚男,曹庆军,韩海飞,等.不同行距对春玉米产量和光合速率的 影响[J].玉米科学,2010,18(2):73-76. @@[6] 金攀.玉米收获机推广难点及其策略分析[J].当代农机,2010(10): 22-23. @@[7] 平谷统计信息网.2010年全区农作物种植情况简析[EB/OL].Http: ///tjfx/tjjx/16821.htm,2010-02-10. @@[8] 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J].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9] 杨吉顺,高辉远,刘鹏,等.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 体光和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0,36(7):1226-1233. @@[10]刘武仁,郑金玉,罗洋,等.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研究[J].吉林农业 科学,2007,32(2):8-10,13. @@[11]邹淑芳,张桂中.不同行株距种植对鲁玉15号叶面积及经济性状 的影响[J].杂粮作物,2000,20(3):13-14. @@[12]杨利华,张丽华,张全国,等.种植样式对高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株高 整齐度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6,14(6):122-124. @@[13]杨国虎,李新,王承莲,等.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 性状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57-60,64. @@[14]田云伟.玉米规范种植行距对比试验与研究[J].农是论衡,2010 (13):60-62. @@[15]韩海飞,曹庆军.不同行距对高产玉米品种PEP羧化酶活性及产量 性状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4):9-12,33. 机械收获条件下行距配置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 秦国成, Qin Guocheng 作者单位: 北京市平谷区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北京,101200 刊名: 中国农学通报 英文刊名: Chinese Ag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