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民大学-国学概论-国学复习2.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大学-国学概论-国学复习2

胡适对国学的定义——《国学季刊》发刊宣言(1923年1月):“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顾颉刚对国学的定义——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一九二六年始刊词》:国学是什么?是中国的历史,是历史科学中的中国的一部分。研究国学,就是研究历史科学中的中国的一部分,也就是用了科学方法去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所以国学是科学中的一部分(如其是用了科学方法而作研究),而不是可与科学对立的东西。 王国维“读书之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新材料,我辈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行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以断言矣 。 ——经、史、子、集四部文献以及四部之外的文献,如佛教、道教典籍和戏曲、小说、唱本等等。出土文献——包括甲骨文、金文、玺印文字、简帛古书等等。无文字的古物和文化遗存。总而言之,凡古代有文字记录的材料都是我们国学研究的直接材料。而那些无文字的材料则是我们通过考古学成果研究国学的间接材料。 国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版本学 目录学 校勘学 辨伪学 辑佚学 文字学 音韵学 训诂学 版本学——研究我国古籍通行雕版印刷以来的版本的学问。主要包括鉴别版本和考察版本源流两项内容。 书册制度:卷轴-旋风装(龙鳞装)-经折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目录学——一般是指研究群书目录并借之整理文献的学问。 传统目录学的特点——“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章学诚《校雠通义序》 《四库全书总目》——经、史、子、集 传统目录学的主要种类——官方藏书目录、史志目录、私人藏书目录 目录学的功用——指导读书、考察、鉴别选择版本、掌握学术流变 校勘——校勘就是校补改正古籍中的错误,尽可能的恢复古籍的原来面貌。校勘学就是研究校勘的理论、方法和历史,为整理研究古籍提供指导。 校勘与校雠的关系——狭义的校雠与校勘同义,广义的校雠则包括整个古籍整理研究的内容。 校勘学术语——异文(通过比对校出的同一处的不同文字叫做异文。异文分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正与误之别;一种类型是于文义兼通。)产生的原因:误、脱、衍、倒 辨伪学——辨伪学的内容是研究考辨古书真伪的方法和问题。狭义辨伪仅指关于书籍本身包括名称、作者以及成书年代等方面真伪的考辨;广义辨伪除此之外,也包括对书籍内容真伪的考辨。 梁启超的辨伪八法——就传授统绪上辨别、从文义内容上辨别 从文义内容上辨别——八法:从字句罅漏处辨别、从抄袭旧文处辨别、从佚文上辨别、从文章上辨别、从思想上辨别 辨伪学今后的发展——充分继承前人的辨伪成果。坚持王国维提出之“二重证据法”,在掌握传世文献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考古发现,实事求是的考察出古籍以及古史的真伪面貌。 辨伪的意义——从字面上来讲就是求真。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讲,辨伪的意义在于给我们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从思想文化的层面来说,辨伪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清晰真切的认识传统文化。 辑佚学——辑佚就是从传世的有关文献中钩稽、辑录已经散佚的整部古书或现存古书中部分遗失的内容(包括较完整的篇段和残章断句)。辑佚学就是研究有关辑佚的理论、方法、历史、成果及其得失的评价和有关成就的利用。 古籍的散佚原因——政治禁毁、战乱毁坏、水火之灾、自然淘汰、流传局限 文字学——汉字起源于原始图画和符号。跟图画有明确界线的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是开始的标志。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演变——商代、西周春秋、六国、秦系、隶书 古文——”。“古文”是西汉时期在孔子故宅墙壁里发现的以及张苍等人所献的儒家经典中所使用的文字,许慎将其收入《说文解字》中,并认为“古文”是早于籀文的古代字体。王国维根据大量资料断定,所谓“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国家的文字。我们认为王国维的观点是正确的。“古文”是研究战国文字的重要资料。“古文”又称“科斗文”。因其笔道一般都写的前粗后细,或两头细中间粗,形状似蝌蚪。 隶楷阶段的文字——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音韵学——音韵也叫声韵,是汉语字音中声、韵、调三要素的总称。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及其历史发展的学科。具体来说就是注重辨析字音中的声、韵、调三种要素,并研究其不同历史时间的分合异同。现代音韵学称周秦两汉的语音为上古音,称隋唐宋的语音为中古音,统称古音。 律诗的格式:(甲)平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