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尚书学而之思.PDF
2016 年06 月 短论 总01 期
尚书学而之思
王萌1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
日前受邀著文,方获悉贵社创刊,特成此文。其宗旨立意甚为高远,但我等学未达,理未通,无异
于痴人说梦,挟泰山以超北海。苟能揄扬先哲,发皇古义,裨益诸君成长之万一,则是我等所虔心祷祝
的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其若是也,吾与同行而载重以归 。
——题记
一、学而之人
跟大家讨论的无非是一些前人的经验之谈。我愿意学
开篇之前,想表明一个观点:我一直感觉自己遇 习它的精髓,希望认真地奉行。姑妄言之,仅此而已,
到的人生困惑和一些思考,在传统典籍那儿都能够找 不喜可喷。我感觉古时对于一个人的教育,应该可以
到根蒂,在古人中都能找到知音、导师。尽管鲁迅先 真正称得上是人格养成和完善的通识教育。传统文化
生在 100 年前已经抨击过国人“古已有之”固步自封的 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一个“完整” 的人,得“道” 的
劣根性。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仍然时不时会冒 人。儒家叫“学而之人”,道家叫“真人”,佛家分类更系
出这样的想法。同时,也会不断产生自我怀疑,恐怕 统,用“罗汉”、“尊者”、“菩萨”、“佛”等表示悟道的不
因为自己所学有限,以一当十,无知者无畏。直到我 同等级。其实,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得道之人” 。
看到南怀瑾先生在著作中也阐释了这个观点,才有了 当然,道也分大道、小道。宇宙间的一切学问都可以
一点确信。南怀瑾先生作为国学大师,博通古今,学 成为“道”,道无处不在,而至道无二。孔子的“仁”,老
贯中西,读书宏富,汗牛充栋。单就其闭关研习《道 子的“道” ,释教的“佛” ,名不同而其指一,所谓“ 同出
藏》三万多卷 (自嘲是为数不多的读完没有疯掉的人) 而异名” 。
而言,令人膜拜。因此,我想,就科技文明而言,人 孔子所指的“学而之人”,来自于《论语》第一篇“学
类是在不断地进步。但是,以人文思想而论,古人未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由此衍生出有学问的人,就是
必不如今人。南怀瑾先生说,往往自己对于人生有了 指随时随地能够做对事,做好人的人。这是一个值得
一些感悟、哲思,但是随着阅读的增加,才发现原来 我们毕生追求的境界。所谓的“学问”当然不仅仅指科
我们的祖先已经想到了,而且比我们想得更深,表述 学文化知识。《论语》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弟
更完美。中华文明用博大精深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的。 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当然,传统文化中讲究你真正领悟到了这个境 余力,则以学文”。由此可见,人生有很多比知识更重
界,才能教给别人。比如文天祥在被元兵俘虏后,写 要的事情。比如天地间的大道理,家人、朋友、上下
过一句诗“谁知真患难,忽悟大光明”。据《文山诗集》 级之间的关系,为民为官的法则等等,其间有“道” ,
记载,文被押解的途中,有一个道人教给文天祥“大光 运行有常。亲亲、仁民、爱物,讲究由己及人,依次
明法” 。文在领悟到“心解脱”之后,才写出这样的诗 由内向外推衍。圣人深谙人性才得以成为圣人,他认
句。文在大都被囚禁三年,面对忽必烈的尊崇礼遇, 识到人性的狭隘,鼓励人们在有限自私的基础上从爱
始终不改其志,最终从容赴死。如果你自己没有开悟、 身边的人开始。随着能力的增长逐渐将“仁爱”推及到
印证,却让别人去做,谈如何修身养性、如何格物致 更多人,进而惠及到一切众生、宇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