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焦三种镜头 渗透历史忧患意识 以《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为例说明
聚焦三种镜头 渗透历史忧患意识
——以《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为例说明
?
?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不但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醒,还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告诫。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到鲁迅先生为国民的愚昧和麻木而发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代代仁人志士怀揣着深深的忧国忧民之心。就连我们国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也时时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中华文明所以能源远流长从未中断的原因就在于有这种忧患意识。
我在阅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时,看到主编任鹏杰、张艳云提到用三种镜头来探索历史的观点,很受启发。文中提出的三种镜头一是“显微镜”的镜头,用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观察历史与人的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细节;二是“望远镜”的镜头,从远处观察人类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在整体上把握历史走向;三是“多棱镜”的镜头,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多样性。看到这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还有跨度的观点和方法,我特别想将这三种镜头与历史的忧患相结合,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利用、挖掘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并养成从历史的灾难中先感受忧患,再正视忧患,最终通过反思形成正确的忧患意识,塑造完善人格。?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是北师大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第18课的内容。本课标志着日本自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以来全面侵略的爆发,也标志着反抗从局部抗战到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的开始。本课在单元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讲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北平的卢沟桥事变,梦想把东北和华北连成一片,扩大其侵略战果,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真正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抗日斗志十分高涨,都“发出最后的吼声”——高呼“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最终国共两党实现再次合作,正式领导全民族抗战,这是真正意义上中华民族全面抗日的开始。从以上分析可见,我之所以选择《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一课将忧患意识渗入课堂就是从本课重要的地位、突出的作用方面考虑的。它关系到中国存亡的命运。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蓄意的大规模的战争及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灾难,中国是战还是降,是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还是要独立自主?国共两党是继续内战,还是尽弃前嫌,携手对外的合作?人民群众是奋起抗争,还是甘受奴役?这些忧患是植根于历史的,不但是当时人们要面对的,同时也是现在人们要思考的,还将对后人具有具有深远影响和启示的。
结合教学内容,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三部分,首先运用“显微镜”学习“南京大屠杀”,其次透过“望远镜”学习“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再次转动“多棱镜” 联系现实来进行反思,从反思中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和肩负的责任。下面我将通过教学实施来具体说明。
一、对准显微镜头,从细部观察,感受忧患
?????
?
?
?
?
首先创设历史情境,播放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资料,展示铁证如山的罪恶照片。其目的不仅再现历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观看、观察中形成对这一事件的感受。“同学们,观看这一屠杀事件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会用哪些词语表达?”许多学生说到了日军的“残酷”、“野蛮”、“禽兽不如”、“杀人机器”、“恶魔”等,还有的说心情“压抑”“愤怒”“屈辱”“痛恨”……教师在获得学生对此屠杀事件的整体印象后,进一步把问题细化,不断跟进式提问:“日军用了哪些手段?”学生说出有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等手段,并通过介绍一系列屠杀事件,如“中山码头集体枪击事件”、“下关草鞋峡大杀戮事件”、“紫金山下的杀人比赛”等,印证了日军残酷、野蛮的侵略本性。“日军屠杀的对象是什么人?”学生认识到屠杀的是“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他们违反国际法,犯有战争罪。想一想,连普通的百姓和俘虏都不放过,真是灭绝人性,是对人类生命尊严进行的肆无忌惮的侵犯啊!再接着问“屠杀的数目是多少?”在学生脱口而出的“30万”,我展示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图片,赫然醒目的数字“300000”跳入我们的眼帘。我说我们不能只把它当作一个数字而已,要知道,这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呀!也许其中有嗷嗷待哺的婴儿,也有象同学们一样的花季少年,还有如我们父母那样的中年人,更有如我们的爷爷奶奶那样的老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无法替代的。从大屠杀中我们感受到任何一个无辜的生命被践踏、被残害,都意味着人类的不幸,都是对人类生命整体性的破坏。而日军就是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同学们,想一想,日军曾占领过许多城市,为什么会在南京制造大屠杀?”经过分析学生认识到: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是象征,这一举动起威慑作用,想挫伤中国斗志,逼迫中国早日投降。这里我们既能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企业文化建设及实施方案.docx VIP
- 20171010《初识人工智能》说课.pptx VIP
- 经营管理培训课件.pptx VIP
-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件.pptx VIP
- 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全套台账清单.doc
- 惠阳区惠阳水厂二及管网配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况点击环评报告.pdf VIP
- 《经营管理培训》课件.pptx VIP
- Office 2016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最全ppt整本书教学教程最新讲义.pptx VIP
- 2025秋新版本-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件.pptx
-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革命岁月》集体备课教材分析解读.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