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虎凤纹大铜鼎的修复与保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国虎凤纹大铜鼎的修复与保护

战国虎凤纹大铜鼎的修复与保护   1 背景资料 这件战国虎凤纹大铜鼎是山东省滕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长期存放于滕州市博物馆库房内。库房为旧房改造,器物在库房内呈密集叠压排放,库房内无空气调节和空气过滤净化设备,仅靠自然大气环境 2 艺术价值及保存现状 这件战国虎凤纹大铜鼎为典型战国器,圆底,附耳,下承三细长蹄足。平盖,顶中央有一兽面蒂环,环中套有云纹提环。铜鼎纹饰为模制纹饰典范,器身饰有对虎及凤鸟纹各一周,均为珠地纹底。盖上饰有对虎及凤鸟纹纹饰共三周,与器身相对应。足上端饰饕餮纹。此鼎纹饰精美,做工精细,是体现战国青铜铸造艺术、古人审美的佳器,能够充分反映古人的生产、生活及信仰等细节。也为后人了解战国时期的先人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实物。此鼎以虎凤鸟纹为主要装饰纹样 虎纹初见于殷代中期,流行时间较长,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的之一,寓意祥瑞。《风俗通义》一书记载:“虎者,阳物,百聋之长也,能执搓锐,噬食鬼魅。”作为祥瑞瑞兽,到战国时代已成为人们普遍喜爱的一种纹饰,经常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受到普遍的使用。凤鸟纹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的之一。凤,在古代的传说中,为群鸟之长,是羽虫中最美者。飞时百鸟随之,尊为百鸟之王。在古人心中,凤是吉祥之鸟。商代已开始盛行,并流行于后世。《说文》四云:“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后,蛇前鱼尾,颧颡鸳思,龙文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朴,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古代先人将这些寓意吉祥的瑞兽纹饰镌刻在器物上,表明他们对这种和平安泰的生活的期望 这件铜鼎体型较大,高33cm,口沿直径:28.5cm,重:7005kg 。铜鼎底部有明显的碳堆积痕。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出土后保存环境不理想,铜鼎的保存状况较差。腹底缺失超过二分之一,两足残损,器盖断裂为两部分且有缺失。器物扭曲变形严重,但铜质保存尚好,器身较薄,器盖壁厚。从断足断面可见模范铸造时留下的范土痕迹。此器曾用石膏及环氧树脂修复、粘接过,原修复处石膏已脱落,环氧树脂胶痕明显 此次修复会将文物整形、复原,恢复器物原有神采与庄重,将文物的真实面貌尽量还原,使之符合展陈要求 3 修复保护方案 1.去除上次修复时的石膏残留,并用纯度高的无水乙醇去除残留粘接胶质 2.用纯净水清洗文物 3.对器物进行整形 4.对器物进行焊接 5.器身腹部缺失处用铜片补配,器盖缺失处用环氧树脂胶翻制纹饰并补配 6.对器物进行粘接 7.雕塑鼎腿 8.打磨 9.随色,做旧 10.B72封护保护 4 修复保护方案实施 1.器物清洗:(如图一) 用物理方法去除器物原修复时残留的石膏,并用无水乙醇软化去除断口处的胶痕。之后用纯净水清洗器物,尽量去除对文物有可能造成损害的因素。在清洗时注意保留残损鼎腿里的范土,确保文物信息的完整 2、器物整形:(如图二、三) 对器物使用机械方法进行整形。在整形时为避免损伤器身的精美纹饰,选用了硬度小于铜的金属或木质垫块。(如锡块、铅块、木头等)为配合器物整形处的弧度,将金属垫块打磨随形,并用卡兰固定、随器物变形程度,施加不同力度进行整形。直至达到理想效果 3.补配,焊接: 器物整形结束后,开始对缺损处进行补配,焊接 器物底部:先用纸板和笔勾勒出器身底部缺失处的边缘形状,再将纸板贴在铜板上,按形状剪裁、加工。然后铜片过火,用锤子敲打出和器物底部一致的弧形。最后,将铜片焊接在器物上 器盖:在补配前先将器盖焊接成一整体。然后用环氧树脂胶材料对缺损处进行补配,并对纹饰进行翻制 4.雕塑腿部: 缺失的两腿,直接用环氧树脂胶进行塑形,然后打磨成型 5.整体打磨: 在整体打磨时,器物已完成整形、焊接、补配的工作。目的是将所有修复过的地方通过打磨去除多余的胶质和锡,使所有补配处与原器物协调一致。打磨工作结束后,再次用纯净水对器物进行清洗,烘干 6.随色、做旧: 用矿物质颜料做颜色,漆片做粘接剂,无水乙醇做溶剂进行调色,做色时先做器物地子的颜色,待干后,再做最上一层的锈色。为做出与器物锈色感觉与手感相似的锈色,可在颜色中加入粗细不等的沙子,采用点土崩锈的手法上色。待干后,用调刀敲打出层次感,最后,用丙烯颜料或国画颜料做细微调整,随色 7.封护保护: 使用2%浓度的B72-丙酮溶液对战国虎凤纹大铜鼎进行表面喷涂封护处理 5 结语 战国虎凤纹大铜鼎系山东滕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作为战国时期模制铜器的代表,它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是人们可以了解古战国时代滕州地区宗教、经济、生产力等信息的优良载体。此鼎作为山东滕州博物馆新馆展陈的重要文物,有其独到之处 在此次修复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