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时代沂蒙红嫂的家国情.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时代沂蒙红嫂的家国情

新时代沂蒙红嫂的家国情   临沂费县探沂镇有个小山村叫肖山东,村里有个女支书叫王玉芬,一家三代都和咱们的解放军结下了不解之缘:公公参加过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身负重伤退役回乡;上世纪70年代初刚结婚,丈夫就到千里之外的湖南当兵;仅有的两个儿子,满了18岁,先后义无反顾去参军。他们为什么对部队有这样的似海深情? 1 王玉芬生于1952年,年轻时是十里八乡响当当的“铁姑娘”。芒种过后收麦子,早上3点半就上工,一天能割8分地,挑着125斤的苞米担子,脚步如风,挣36个工分,顶得上好几个劳力。她思想进步,劳动好,16岁就干村妇代会主任,村里还培养她入了党 姑娘一枝花,媒人踏破门。1972年,秀美的王玉芬顶住种种压力,嫁给了山里的孩子张培启,稀罕这家家风好。可这里真穷啊,家徒四壁,负担很重。种地要爬山,贫瘠的山地打不出多少口粮。公公婆婆身体不好,看病吃药花费大,当兵的丈夫远在千里之外,逢年过节也回不来,里里外外都得指望她操持。要强的王玉芬从不叫苦叫累,软熟先甜的桃梨瓜果下来了,先买给老人吃;定期给老人改善伙食,日常用度肯定最好的给老人。公公婆婆逢人便夸:“玉芬就是俺的亲闺女,稀好咧!”村里老少爷们提起她没有不伸大拇哥的。王玉芬被村民公选成了村妇代会主任,一干就是几十年 王玉芬虽然不识几个字,可她识大理儿: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大家,哪来的小家。这就是她最朴素的信念。从小她最崇拜的英雄就是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生长在沂蒙山这片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王玉芬,受沂蒙精神的熏陶,像泥土一样质朴,像大山一样坚毅 肖山东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每到小麦收获季节,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因为不通电,又没有脱粒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小麦出芽。磨面要赶几十里山路,一旦遇到雨天,特别不方便。村里人以前挑水、挑粮食时,常有摔伤的 公公是个老革命,在村里说话杠杠的。他一辈子最大的心愿是:啥时候通电灯?打仗就是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啊。从黑发到白头,他盼电盼得眼睛都看不清了。1984年,老爷子病重,弥留之际还念叨:“今年能通上电吗?上坟的时候别忘记告诉我一声。” 1987年是供电局施工通电的关键时候,王玉芬特别上心,天天盯着,有什么困难马上协调解决。家里最好吃的是烙油饼,她时不时给电工送油饼,自家八九岁的闺女、儿子只能眼巴巴看着 小山村终于亮了!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泡。七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头一次不知怎么关灯,像吹煤油灯似地吹了半天,仍没熄灭,夸奖道:“这新玩意稀好,还防风哩。” 通电后有了脱粒机、磨面机、抽水泵、蓄水池,村民们磨面更方便了,与此同时,好多人家有了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冰箱…… 上坟的时候,王玉芬给公公烧纸:“大大,咱村有电啦。” 2 耳濡目染,大儿子张玉强小时候最喜欢看战争的电影,从心眼里羡慕军人的威武。18岁,他放弃了同龄小伙子出外打工挣钱的路子,怀揣报效祖国的真心,像爷爷、爸爸一样做了一名军人,给家里再添一块“光荣军属”的牌子 儿子在3000里外的广西桂林某部教导队服役,王玉芬特意安装了一部电话,隔上十天半个月通一次电话,一般都是儿子打过来,亲友挨个问候一遍,说说天气和身体,互相就放心了。张玉强参军后写来的头一封信,问候了全村每一位长辈;每年如果有机会能够探亲回家,他都要从桂林准备好多他买得起的好烟好酒,回村转圈撒。乡亲们都夸这孩子尊老爱幼,有出息。王玉芬两口子特别自豪 1997年那个傍晚,是王玉芬永远也无法忘怀的日子。她在家里做好饭,等老公张培启回来。突然,有村里人慌慌张张跑来,语不成句:“山上炸石头出事故,张大哥没啦!”王玉芬心一下子空了,眼前发黑,差点晕倒。真是晴天霹雳啊,40多岁的壮汉,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人生三大苦之一就是中年丧夫。那段日子王玉芬简直不知道怎么活过来的,眼泪总是不干,哭起来白黑颠倒,铁打的身体都熬不住了。她急剧消瘦,半年前新买的裤子竟然松松垮垮没法穿了,只好送给亲友。十来岁的闺女和儿子特别害怕:妈妈要是熬不过去怎么办?谁来管我们?两个人担心得偷偷哭 其间,玉强来信问父亲的胃病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特效药,还报喜说他又获得一次嘉奖。看着信,就好像面对丈夫曾经寄予厚望的儿子,王玉芬特别酸楚,泪水直流,胸口仿佛被一泓苦泉淹没了一样 为了不影响玉强在部队的工作,好让他安心服役,王玉芬柔肠百转,左右为难,但最终决定不把丈夫去世的消息告诉儿子。玉强好像也有察觉,打电话几次要求父亲接。王玉芬总是搪塞,要么说去赶集,要么说去开会,不在家。直到1998年春天,玉强回家探亲,才知道父亲已经去世一年多了。他埋怨娘为啥不早告诉一声,认为自己是长子,应该回来给父亲送终。王玉芬抱着儿子痛哭,泪水湿透了儿子的衣衫:儿啊,娘对不起你。公家的事大,自家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