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四平调剧种声腔板式及音乐演变.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豫东四平调剧种声腔板式及音乐演变

豫东四平调剧种声腔板式及音乐演变    内容 摘要:四平调源于河南省东部的一个民间歌舞——商丘花鼓戏,它活跃在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及周边地区,是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的一个年轻剧种。四平调的声腔 音乐 虽经不同时期艺人的创造和改进,但 目前 仍保留着花鼓戏声腔的那种四平八稳、善于叙事抒情的优美特点。   关 键 词:四平调 声腔板式 音乐演变      商丘花鼓是河南省东部的一种戏剧体裁,它流行于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及周边地区,四平调是其形成的支脉之一。至今,豫东四平调剧团仍活跃在城乡之中。探讨豫东四平调的唱腔及音乐特色,对于进一步发掘与继承中华民族的戏曲剧种和民间曲艺精华,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四平调的起源      据资料记载,1933年以邹玉振为首的花鼓戏班到山东济南演出,在观众及院主的建议和帮助下,女角脱去高跷,男角摘下花鼓,各自穿上戏剧服装,模仿戏曲化妆,并由艺人王汉臣(花鼓主要演员)向京剧界访师学艺,由此向戏曲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根据花鼓中男女演员均用本嗓演唱,曲调四平八稳,且花鼓中又有[平调]的名称,因而便提出借四平八稳之意,用花鼓[平调]之称,各有所取定格为“四平调”,随后被广大花鼓艺人欣然接受。   豫东四平调以花鼓的[平调](亦称平板)作为男女声唱腔的基础,减头去尾,保留了其精华。它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音乐元素,使其与花鼓的曲调充分融合;借鉴“四句一合”的结构 规律 ,确定四平调为唱腔落音格式;并删除了多余的虚字和衬词。艺人们不断摸索四平调独有的唱腔特色,并由一把六棱二胡,将“腰码”下移,定弦为bB调(6—3),加入过门。从起名到加入弦乐,经历了漫长岁月,但最终摆脱了花鼓“干砸梆”的原始状态,孕育了四平调这一新兴剧种的雏形。      二、四平调的声腔板式      四平调声腔有四种板:平板、直板、念板和散板。   1.平板。四平调的唱腔音乐与商丘地区的语言有着密切关系,它隶属北方语言学流,使用中州音韵,十三道韵辙。   四平调唱腔音乐常用的调子为A或bB=1、E或bE=1。近年来又试用了bA或G=1,以及bD、bE或C、D等调。其唱腔旋律多属“宫”调式,“四句一合”()是它的基本规律。平板的节奏特点为一板一眼(即2/4节拍),每小节的第一拍称板,第二拍称眼。平板类中又分为[女声平板]、[男生平板]、[慢平板]、[快平板]等板式。它的曲调结构主要特点如下:   开唱前有一个四小节的过门,叫做起板过门。因为梆子要打四次,故又叫四梆过门。   第一个上句有四小节组成,尾音落“2”,随后有一个两小节的过门。   第二句(下句)也有四小节组成,以后半拍(俗称闪拍)起唱,其间有一个小停顿,末后一小节用一个小拖腔,以“1”音收尾,后有一个四小节过门,又叫下四句梆过门。   第三句(第二个上句)仍有四小节组成,以后半拍起唱,中间也有个小停顿,尾部以行腔过渡与下句相连。   第四句同样有四小节组成,尾音落“1”,而以一拍半的短过门补充。   第五句除后半拍起唱外,与第一句相同,第六句与第二句相同,第七句尾音落,结构与第三句基本相似。   第八句由五小节、两个分句组成,随着唱腔落“1”的尾音,同时奏出三小节的过门而结束。这是[平板]常用的终止式,叫[住板]。   显然,构成[平板]的一个相对不变的格式是:起板过门→开头唱句(落“2”音)→上句过门→下句(落“1”音)→下句过门(可长可短)→上句(落“6”音或以唱腔乐汇连接)→住板(结束于“1”音)。   2.直板。[直板]是承袭了原花鼓戏的板式名称,运用了花鼓[念板]的节奏形式(快速,1/4节拍)。但它在节奏上则更多地向[平板]曲调靠拢,同样纳入了“”落音的基本规律,并逐渐形成了演唱比较自由灵活(既可快打慢唱,又可连句垛唱)、表现力较强的一种板式。[直板]结构的基本特征如下:   开唱前有一个十小节的起板过门,并伴以九小节的锣鼓点,第十小节自由反复。   在起板过门的自由反复中引出节奏自由散唱的第一个上句(即头句腔)。这个唱句有两个唱腔分句和两个句间过门组成。第一分句落“1”,随之一个前后各作自由反复的六小节过门。第二分句落“2”,后面有一前后各作自由反复的十二小节过门。   第二句(下句)也有两个唱腔分句组成,尾音落“1”,句尾有一个前后各作自由反复的八小节过门。   第三句(第二个上句),同样有两个分句组成,尾音落“6”,句尾过门除曲调不同外,其他均与第一个上句相同。 转贴于论文联盟   第四句尾音落“1”,后面的过门与第二句相同。   第五句(谓之“送板”)结构与头句腔相同。   第六句的第一分句后面,有一个前后各作自由反复的四小节过门。第二分句以一个简短而稍慢的尾腔音落于主音。句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