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诠释.doc

贝多芬“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诠释.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贝多芬“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诠释

贝多芬“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诠释 贝多芬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诠释 一、贝多芬与他的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暴风雨   1.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生于德国波恩。本人沉迷于贝多芬这位作曲家和他的大部分作品,与众多喜爱他的人一样,对他激动情绪的宣泄与夸张对比的创作狂爱不止,亦或是爱情、英雄主义,又或是喜怒哀乐,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被直接和极具个性的展现出来。所以有人说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   2.暴风雨   这是贝多芬献给他本人的一部经典之作,创作于1802年,正是他精神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也是他最痛苦的一年。耳病的侵袭和精神错乱让他身心备受煎熬,种种打击并没能使贝多芬抱有消极的生活态度,反倒加剧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幻想,这复杂的情绪全部都融入到这部暴风雨的创作全过程中。暴风雨的灵感也得宜于莎士比亚的同名小说《暴风雨》,第一乐章是紧张而激动,第二乐章是明哲而凝神,第三乐章是急速而不安。   当代两位钢琴家巴伦博伊姆和古尔德演奏了暴风雨这部巨著,但是演奏风格却各有千秋、截然不同。我就两位钢琴家演奏的《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整体音乐把握、声音层次、节奏速度、踏板、演奏手法等音乐细节的处理加以浅析。   二、 钢琴演奏家简介   1.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巴伦博伊姆 1942年出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1960年,在特拉维夫的系列音乐会上,他演奏了全部的32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引起轰动,也受到了钢琴大师阿瑟鲁宾斯坦的赏识,从此步入了世界级钢琴家行列。   2.格伦古尔德   格伦古尔德(1932年9月25日-1982年10月4日)加拿大著名钢琴家。1955年到美国公演,弹奏巴赫的作品《哥德堡变奏曲》,一举成名。在现代钢琴家中,像他那样以巴赫作品作为整个音乐会曲目是绝无仅有的。其演奏以严谨的结构、丰富多彩的变化、生动传神的处理,令人叹为观止。他演奏的曲目相当广泛,以演奏巴赫作品获最高评价。但他所演奏的贝多芬作品又别具一格。   三、 两位钢琴大师与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呈示部(1-90)主要主题是音乐的核心,而特别之处在于贝多芬把三种不同速度安排在一个乐句之中,在对立力量的冲突原则中,各种力量各自发展,成为段落发展的对比原则。整个作品的幻想性就体现在呈示部引子上。展开部(97-146)是呈示部中潜藏和萌芽因素的继续和发展,只是加强了主要主题的戏剧性。再现部(146-232)的重点在变换了大胆夸张的连接部,十分独特。   1.速度不同。巴伦博伊姆演奏整个作品时略微庄严一些,速度慢一些;而引子的速度对比明显的,要数古尔德演奏版本。   2.声音层次不同,主要体现在伴奏织体和主旋律的配合   这部作品的伴奏织体分为琶音、音阶和和弦,与主旋律声音层次不同。巴伦博伊姆以柱形断奏来体现铿锵有力。如第二小节Allegro处,几个和弦伴奏像无比坚硬的拳头击打在墙上,很干净利落,愤怒充斥着巴伦博伊姆所演奏的音乐,听上去有停停走走的顿挫感。又如连接部的琶音伴奏极弱很模糊,揭示出当时贝多芬饱受耳病困扰和精神状态摇摆不定的情景,音色对比夸张。而古尔德在伴奏音型上的处理可以用巴洛克时期连绵不断的珍珠来形容。无论呈示部主要主题的和弦还是连接部中的琶音背景,都演奏的清晰而似连非连,不会太强硬也不会很软弱。颗粒型十足的基础上,音色是均匀流动的,气息和乐句的连贯不会因为休止符而停断,之后在演奏手法中我会着重分析这种音色的由来。又如呈示部结束部第二个结束主题,古尔德所演奏的左手音阶伴奏强弱起伏夸张、一致,如同一浪一浪的海波,强调整体的发展。   3.力度层次不同。巴伦博伊姆重视强弱的夸张对比,古尔德追求的是一种相对平衡。前者遵循贝多芬的爱憎分明的个性,将热情狂躁的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完全呈现当时的贝式风格。后者延续了巴洛克时期的风格,不是没有对比,而是强调一种理性思考,一种旋律向前发展的平衡。如呈示部主要主题旋律,八分音符快速音型的处理截然不同,巴伦博伊姆的演奏左右同步,伴奏与主旋律强调重音,纵向发展;而古尔德则力度均匀,跑动飞快,一气呵成到连接部,和弦伴奏丝毫没有影响其主旋律的隐约发展,极少听到附加的重音。又如呈示部连接部,巴伦博伊姆处理的强弱对比极其夸张,映照了当时贝多芬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活动,左手低音区与高音区的力度对比分明;古尔德则表现很平和内敛,强调均匀。   4.音色不同。在这部作品中,要说明的是两位钢琴演奏家的音色都是极其严谨和动人的,各有各的特色。巴伦博伊姆以肯定坚决的跳跃为主;古尔德则强调音色的绵长,清透。如呈示部主要主题的八分音符快速跑动还有连接部主旋律,巴伦博伊姆选择双手同重音,左手跳动来完成,而古尔德则延续巴赫长跳音的风格,平衡了左手与右手的音色,使其均匀、轻快、连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