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情感分析与演奏.doc

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情感分析与演奏.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情感分析与演奏

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情感分析与演奏 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情感分析与演奏 音乐巨人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生于德国波恩,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承上启下的人物。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世界钢琴音乐之最,具有革命性因素,充满了自由、矛盾和戏剧性。这些音乐创造了新颖的乐思,提高了钢琴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了他的重要性。本文分三点阐述。   一、贝多芬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1.贝多芬的生平:贝多芬的童年在极度贫穷和父亲的暴虐下度过,他在17岁时就承担维持家庭生活的责任。但是波恩进步的文化氛围和个人的努力奋斗伴随他的成长。19岁时惊天动地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他在波恩大学受到了启蒙主义及先进分子的影响,确立了他的人生观追求自由、平等。在青年时代,贝多芬为争取侄子卡尔的抚养权及教育这个懒惰好赌的孩子伤透了心。黑暗的社会,家庭的不幸,经济萧条以及贫困的生活,压抑了贝多芬的创作,但他还是探究自己的理想,对巴赫和亨德尔的作品进行了研究。   2.创作背景:C小调钢琴奏鸣曲也称为《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27岁时的作品,创作于暴风雨的法国大革命年代,这时深受耳聋的折磨,痛苦伴随他的一生。作品诉说了他追求与幻想自由、平等的热情和强烈的愤怒,运用了戏剧性的写作手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了他与命运坚决抗争的音乐形象。   二、《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情感分析   《悲怆》第三乐章是幻想的,自由的,敏感的快板回旋奏鸣曲式,c小调,2/2拍子。它由四部分组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及尾声组成。各乐章的主题很相似,音调庄重严谨,情绪激动,感情高尚,蓬勃而优美的旋律,宽广的节奏,离调的和声,动力性的乐思,使《悲怆》音乐具有蓬勃的气势和力量。罗曼-罗兰称赞:《悲怆》第三乐章是泼辣的回旋,激情重新抬头,音乐中的光明与黑暗之对照,似乎象征着悲苦与欢乐的交替。   《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第一个有机地使回旋曲式和戏剧性结合的作品。乐章的回旋主题概括性的描述了第一乐章的某些动机以及第二乐章的主题音调,它的音乐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展开的成分,没有单独的变奏和装饰的特点。这首作品的音乐很亲和,具有歌唱性,主题旋律优雅,每次都变化再现,富有新鲜感,曲中急切的情绪和安慰的气氛形成对比,同时加入暴风雨般的热情,音乐不断扩充发展,节奏变化多样,形成排山倒海的热情!在这个乐章中,一直表现激烈的不安与躁动的气氛,忧郁的情绪一直延续到曲终,贝多芬似乎在这里寻找摆脱暴风雨的避难所,在大自然中寻找感情的宣泄。贝多芬在这个乐章使音调、和声、织体的写法都与第一乐章有相同的性质,充满了戏剧的矛盾和悲壮的情绪,整个乐章一气呵成!在尾奏激烈的热情爆发中(勇敢的斗争),主要动机以弱音出现(表现内心平和)。紧接着排山倒海般的强奏音阶,粉碎了一切,轰轰烈烈的结束手法显示了贝多芬天才的构想。   三、《悲怆》第三乐章的演奏   弹好贝多芬《悲怆》第三乐章要解决三个难点:一要控制好三连音的演奏;二要把握力度与速度;三要注意装饰音的演奏。   (一)控制好三连音   1.均匀、快速:第33小节,以均匀整齐连续又快速的八分三连音音符弹出欢快的音响,这里表现出贝渴望快乐的心灵,第33-35小节连续的三连音逐渐渐强,是贝多芬对现实愤恨的表达,紧接着音阶式下行的三连音如一声深深地叹息引出左手与右手模仿式的一段对话,如同自言自语诉说自己的遭遇与不幸。   2.连贯、颗粒性:第5159小节,三连音须连贯,且颗粒性要好,左右手交替,并进行了扩充,音符的背景是柱式的和弦、轻快、灵巧、柔美,但一定要很清晰。作为线条务必要弹的柔和,非常精准的弹好每一个音。在实际的练习中,右手弹奏三连音时保持好手型,手腕应小幅度摆动,指尖触键,在手腕的灵活带动下连贯的弹奏。左手以柱形伴奏音型引出右手的三连音,左手为切分式,第一个和弦轻巧地跳跃到下一个和弦上,右手以均匀的三连音出现,用指尖弹出重音与左手安静的切分形成一定得对比。   (二)把握好速度与力度   1.速度是很难把握的,这是一首经典的明亮的快板回旋曲式。在最初练习时,我们应慢练。贝多芬用这个乐章的柔美,轻快和第一乐章的运动,热情形成对比。表现了胜利即将到来的喜悦心情。如主部主题(乐段结构)结尾应该做渐慢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这个主题活泼、欢快的特点。轻快活泼的性质,表达了回旋曲的舞蹈性和歌唱性的特点。流畅的进行集中体现了贝多芬表现轻快,灵巧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风格,使我们联想起清澈而明净的小溪和淙淙的流水声。洋溢着青春的明快和不可抑止的生命力,整个乐曲速度保持不变,始终保持欢快。只有几个段落结尾处作临时渐慢,表现了奏鸣回旋曲式的典型速度特征。   2.力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