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学与病理学对胆囊腺肌增生症诊出率的对照研究.doc

超声学与病理学对胆囊腺肌增生症诊出率的对照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声学与病理学对胆囊腺肌增生症诊出率的对照研究 超声学与病理学对胆囊腺肌增生症诊出率的对照研究   胆囊腺肌增生症(ADM)是以胆囊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为主要病变的一种胆囊良性疾病。[2]我们对经病理确诊的1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出率及误诊、漏诊原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5月~2008年7月间我院行胆囊切除术患者44例,其中13例经病理确诊为胆囊腺肌增生症。13例中男6例,女7例,年龄24岁~77岁,中位年龄45.8岁。   1.2 临床表现。均有上腹隐痛、消化不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良,餐后疼痛加重。有10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   1.3 检查方法。采用ALOKA 10型和百胜DU 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受检查者上午禁食空腹,采取仰卧位、左侧卧位或坐位等体位,按常规方法对胆囊作多切面扫查,详细观察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形态、囊壁的回声,囊内及周围的情况。发现异常采集图片并存档,结合临床资料,根据声像图特征做出超声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诊断情况。本组术前超声诊断为胆囊炎并结石,胆汁淤积,胆囊腺肌症不除外1例(图1,图2);胆囊壁欠光滑并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1例;胆囊炎并结石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3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胆囊腺肌增生症合并胆囊其他疾病,其中胆囊腺肌增生症并胆囊炎及结石5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并胆囊炎4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并胆囊炎及胆囊息肉4例。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比证实,B超漏诊胆囊腺肌增生症12例(诊出率:7.7%)。   2.2 声像图表现。   (1)胆囊壁:胆囊壁增厚(3~7mm)或不光滑。   (2)合并结石的10例,表现为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3 讨论   3.1 病因与病理特点。本病的发生可能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胆囊神经原性功能障碍,由此可使胆囊动力学异常,特别是胆囊颈部括约肌痉挛性收缩,使胆汁排流受阻,囊内压力升高,黏膜陷入肌层形成憩室和诱导肌层增生肥厚。[3]近年来国内、外对本病报道渐多,并认为有恶变倾向。[4]   病理上表现为慢性增生为主并有退行性改变,粘膜增生增厚,罗-阿氏窦数目增多,扩大成囊状,深入肌层或接近浆膜层,形成粘膜内憩室,增厚至正常的3~5倍。囊内易瘀胆,继发感染可产生壁内结石,由于胆囊壁增厚,胆囊内腔狭小,可合并胆囊腔内结石。[5]   3.2 根据病变的分布情况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弥漫型:整个胆囊壁均有增生。胆囊壁增厚,胆中造影时,造影剂可进入罗阿氏窦,可在增厚的胆囊壁内出现点状阴影。节段型:胆囊壁的一段发生增生,常造成胆囊环形狭窄,狭窄部壁厚超过2mm,边缘不规则。局限型:胆囊壁局部发生明显增厚,常为单发,多位于胆囊底部,易被误为肿瘤,该型可分有内翻、外翻和中间位三种表现。   3.3 超声漏误诊原因。此病需与其他胆囊疾病相鉴别。局限型需与胆囊癌、胆囊息肉相鉴别;弥漫型注意与慢性胆囊炎相鉴别;节段型应与胆囊先天性膈膜、胆囊扭曲、折叠相鉴别。   本病症状与胆囊炎、胆结石相似,无特异性,且常与该两种疾病同时存在。使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有学者认为MRI和MRCP对术前诊断该病有特殊价值[6],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 1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