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地区高粱育种发展历程及现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峰地区高粱育种发展历程及现状.doc

赤峰地区高粱育种发展历程及现状   摘要 着重介绍了赤峰地区高粱育种发展的4个阶段,并就每个阶段育成品种及推广情况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赤峰地区高粱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粱;育种历程;现状;内蒙古赤峰   中图分类号 S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060-02   Development Course and Status of Sorghum Breeding in Chifeng Area   LIU Min GE Zhan-yu   (Chife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in the Nei Monggol Autonomous Region,Chifeng Inner Mongolia 024031)   Abstract Four stages of sorghum breeding development in Chifeng area was emphasized introduction,and improved variety and promotion situation for the varieties of each stage were summarized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sorghum breeding in Chifeng area.   Key words sorghum;breeding course;status;Chifeng Inner Mongolia   高粱是赤峰地区的重要杂粮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4.67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敖汉旗、宁城县、翁牛特旗、松山区、喀喇沁旗等旗县区。其籽粒除食用外,还是酿酒业、饲料加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也可药用[1-3]。高粱茎秆除传统用途作烧材、建材、架材外,还可加工成木板材,髓质可提取食用纤维,表皮蜡粉可提取蜡质,用作耐高温材料。高粱壳可提取色素,这种天然色素无嗅、无毒,在食品、化妆品、药膜和药用胶本上,均有广泛的用途[4-5]。   1 1950—1958年农家品种搜集和直接利用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进行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解放初期,高粱产量水平较低,不足840 kg/hm2。随着生产的发展,赤峰地区开展了地方品种引进筛选及利用工作。最初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哲盟、河北等地引进材料,在赤峰地区进行试种。赤峰地区主要有黄罗散、大黄窝、白高粱、黄壳大白顶、白壳高粱、大蛇眼、红壳高粱、黄壳高粱、大青米、关东青、歪脖子红及朝阳白等品种。同时对全市农家品种进行全面调查搜集并整理,为以后的高粱育种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在农家品种整理的基础上,从原始材料群体中,通过集团混合与一次单株选择法,先后选育出了昭农300、昭农129、昭农303、昭农415、昭农401、昭农500、昭农241及昭农115-23等新品种。这些农家品种的筛选,当时在生产上起到了一定的增产作用,一般比原来品种增产10%左右。   2 1959—1963年品种间杂交育种阶段   1958年以前,高粱育种多系直接利用,育成品种增产潜力不大;从1959年开始,以克服一个品种某一缺点为目标,开展了品种间杂交育种工作。但由于所选亲本材料多为中国类型,品种间血缘、地区、类型差异较小、优势不强,其产量一般在1 125~3 750 kg/hm2,比原地方品种增产幅度在10%~20%,起到了品种更新的作用。赤峰地区当时推广的品种主要有昭农415、昭农219、昭农241、昭农303、昭农401、昭农500、赤密白5541、昭农115-23、昭农129及昭农300等品种;同时选配出一些优良品间杂交组合,为以后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部分材料。如376(紧码黄)×261(黄壳白)、昭农415×亨加利、小八叉×大1741-1、231小青米×亨加利等。   3 1964年开始杂种优势利用阶段   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即进行“三系”及杂交种选育工作。高粱的杂种优势在20世纪初已被发现,但高粱杂种优势的实际利用是从Stephens和Holland(1954年)育成TX3197A开始的。1956年中国留美学者徐冠仁从美国引入TX3197A、B,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主持了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从而开始了中国的杂交高粱选育工作。   3.1 高粱不育系选育   首先从中国农科院、黑龙江农科院、吉林农科院等单位引进国内外优良不育系3197A、6034A、04097A、红棒子、护二号等作为转育材料,开展不育系、保持系选育。通过用当地品种与国外3197A杂交直接转育,即以国外类型材料与中国类型材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