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魏晋南北朝.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技史 淡世与乱世中的疾进 (魏晋南北朝科技文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的疾进,使得秦汉时期已经领先于世界的地位得以继续保持,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大军依然行进在世界的最前列。 理论数学的奠定与计算数学的巅峰 著作:《周髀注》《九章算术注》《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邱建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数术记遗》《缀术》 数学家:赵爽、刘徽、张邱建、甄鸾、祖冲之 一、勾股定理的证明与“数形统一”的思想 三国吴赵爽《周髀算经注》: (1)勾*勾+股*股=弦*弦 (2)弦=(勾2+股2)*1/2 正方形ABDE的面积是: 1/2ab*4+(b-a)2=c2 整理后就是a2+b2=c2 刘徽《九章算术注》 二、奠基理论数学 刘徽《九章算术注》开创了古代中国的理论数学,奠定了中国古典数学的理论基础。 《九章算术注》的数学理论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刘徽第一次对一些数学概念作出了科学的定义。 在《九》中,刘徽所著名的数定概念的定义共达二十多个,如幂、齐、同、率、衰分、列衰、开方、开立方、立方、立圆、阳马、堑堵、方程、正负、勾、股、弦等等。 率:数相与者 (2)刘徽第一次全面地对数学法则与公式进行了逻辑证明。 方法:一是“析理以辞”;二是“解体用图” (3)刘徽第一次尝试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学理论体系 在《九》中刘徽对齐同术、今有术、方程术、勾股术、重差术、割圆术等具有较广泛用途的算理下了很大的功夫,认为有可能成为根本行的数学理论,称之为“都术”。 三、无与伦比的数算成就 刘徽的数算成就: 建立了十进分数理论,发展了“正负术”的认识,用互乘相消法改进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发展了古代的“重差术”,提出了以“割圆术”求圆周率的方法等等 所谓“割圆术”就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去无限逼近圆周长以求取圆周率的方法,它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项重大成就。刘徽认为,当圆内接正多边形无限增多时,它的周长的极限就是圆周长,它的面积的极限就是圆面积。这里面包含着极限思想以及直线与曲线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刘徽:3.14 3.1416 祖冲之(公元429-500),南朝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机械制造家 约率:3.14 密率:3.1415926203 祖暅 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体积公理并由此而得出了球体体积公式。 等积原理“缘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 V球=4/3π r3 除上述成就以外,还有像《孙子算经》中的“孙子问题”,《张邱建算经》中的“百鸡问题”等,也都是世界著名的算题。 天学大师的灵气 一、仪器与星图 前赵的孔挺在公元323年制造了一架浑仪 北魏永兴四年(公元412年)由晁崇与鲜卑天文学家斛兰主持制造的铁浑仪。 三国时吴国的陆绩、王蕃、葛衡、南北朝时刘宋的钱乐之、梁代的陶弘景等人都造过浑象。 葛衡的浑象 中国的星图据说起源于盖天说的演示图——盖图。从盖图演变为星图大约是汉代时期。而最终奠定这种圆形盖天式星图的,是三国时期吴国与西晋时的太史令陈卓。 陈卓根据战国时期甘德、石申、巫咸这三家所观测到的恒星汇总为一幅全天恒星图,共收有283官1464颗星。 二、发现与突破 1.岁差现象 岁差是一种很特殊的现象,由于受到日月行星的引力影响,使得地球的自转轴方向始终有着极微小的变化,,这就造成了地球上的节气点也在不断地变化,使得地球上人们看到的太阳恒星年长度与回归年长度产生了差别。 东晋天文学家虞喜,明确无误的指明了这就是岁差现象,并提出了五十年西移一度的岁差值。 2.大气消光现象 东晋 姜岌 “游气” 3.天体视运动不均匀性现象 北朝 张子信 日行盈缩:即太阳在春分以后运行得慢。秋分以后运行得快 张子信把太阳在一年内的视运动速度变化详细地列成表,成为我国古代最早的“日躔表” 张子信发现了五星运动的不均匀性,也同样一天一天地加以辨明。 天体视运动不均匀性现象的发现,是天文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它标志着对天体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更为精确与深入的新阶段,对后世的历法精进产量了质的影响。 4.交食推算精度的飞跃 东汉 刘洪 ”食限“的概念 张子信:只有当月亮在太阳的北面时,才会在”食限“区域中发生交食,这是因为在观测中有一个”视差“影响。 三、历法的精进 三国魏 杨伟 景初历(最先提出了交食亏起方位角与食分的计算方法) 吴国采用东汉刘洪编制的乾象历 刘宋 祖冲之 大明历 提出每391年设144个闰月的新闰周 大明历的成就: 1.第一次将“岁差”发现编入历法中 2.第一次提出了“交点月”:指月亮从黄道与白道的一个交点出发,在经过另一个交点后再回到起点所用的时间。祖冲之还给出了他所测定的交点月长度:27.212223 3.大明历提高了天文常数精确度。大明历给出的回归年长度是365.2428148日,与现代的精确值相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