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详细学习培训技能要点
刮痧 原理: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患者某处皮肤或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刮颈肩的常用方法有2种: 一是采用直线刮法,沿着后脑中央的风府穴、颈部中央的大椎穴刮下来,再刮左右两侧的穴位,每一侧可上下刮15~20次。 二是沿着后脑左右两侧的风池穴到肩膀左右两侧的肩井穴构成的弧线刮下来,每侧也可刮15~20次。 主要为角推法:用刮痧板厚边棱角在人体肤表的一定部位(穴位或病灶点)稍施压力,做单方向直线推移运动,称为角推法。 操作要领:手握刮痧板,以刮痧板厚边棱角面侧为着力点,着力于体表穴位或病灶点,施术者上肢肌肉放松、沉肩、垂肘、悬腕,将力贯注于刮痧板厚边棱角面侧,并有节奏地往返呈直线向前推进,注意用腕部的摆动带动刮痧板厚边棱角的摆动,使之产生持续均匀的推力与压力作用于经络、穴位、病灶点。 注意:刮痧时,刮痧板厚边棱角着力于体表,施推过程中,腕部要摆动自如、灵活、不可跳跃或略过。若顺着经脉走的方向刮,效果更好,四肢、背部、腹部的刮痧方向一般都是从上到下的,或者是由内向外。另外,刮痧的时候注意防风,以免受风感冒等。人体面部或过度饥饱、过度疲劳、孕妇及月经来潮期间勿施行中医刮痧疗法。 主要内容 推拿按摩 拔罐技术 艾灸治病 耳贴技术 刮痧 总结 推拿按摩常用穴位讲解 一:取穴法 (一):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四指并拢为3寸) (1)拇指同身寸法(横纹为一寸) (2)中指同身寸法(中间为一寸) (3)横指同身寸法 常用穴位——头面部穴位 迎香穴: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风池穴:在颈部枕骨下二侧,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中。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感冒,落枕,鼻衄,鼻塞 神庭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目赤肿痛、鼻衄(nv)(即:流鼻血) 上肢穴位 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或当拇指食指并拢时,在肌肉隆起的最高处。主治:身热,头痛,牙痛,臂痛,晕厥,鼻衄 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胃痛,呕吐,心悸,失眠,眩晕,健忘,偏头痛 阳溪穴: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主治:头痛,齿痛,咽喉肿痛,目赤,耳鸣,腕臂痛 曲池穴:屈肘,当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 主治:发热,咽喉肿痛,头痛,目赤肿痛,上肢不遂,月经痛,手臂肿痛,腹痛 神阙 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治疗以虚、寒为主证的疾病。神阙穴禁刺,多用艾条或艾柱隔盐或姜灸。 涌泉 可益肾通便、宁神熄风,为常用保健穴位 三阴交 适用于腰足寒冷及增强生殖器官的抗病能力 胸腹背部穴位: 肩井穴:该穴位于肩上,在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主治: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主治::肩膀酸痛、治疗肩部疾病等 下肢穴位: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 委中穴:腘窝横纹正中线处。 主治: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 承山穴:小腿后面正中线,委中穴直下8寸,小腿腓肠肌两肌腹下方之间凹陷处。主治:疏筋止痉,疏利腰腿。适用于腰脊痛、小腿转筋、下肢无力等病症。 手部准备:手要清洁,指甲要剪短,冬天施术前要先把手搓热。 按摩力度:开始时用力要轻,由轻到重,然后再逐渐减轻而结束。一般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以腕带手,要求刚柔相济,由浅入深,均匀柔和,连续不断,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深透舒适为度。 按摩禁忌症:肿瘤部位、局部皮肤病、血友病、紫癜病患者、开放性损伤、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早期、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不能按摩下腹部。 常用推拿手法分类:一挤压类手法、二摩擦类手法、三摆动类手法、四拍击类手法、五震动类手法、六运动关节类手法 挤压类手法之——按 法 操作方法: 包括(1)掌按法(2)指按法(3)屈指按法(4)肘按法。用力要均匀,速度较慢,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操作部位不能来回移动。 作用:调和气血,镇静止痛,消除疲劳,放松关节和肌肉,对小关节轻微错位有整复作用。 应用:用于肩背、腰臀和四肢肌肉丰厚的部位以及肘、腕、膝、踝等关节处。 挤压类手法之——拿 法 操作方法:(1)三指拿法适用于颈部(2)五指拿法适用于肩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