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背光设计思路参考
以下是以RGB 的LED 背光源为例来设计的,我们仅考虑白光LED 背光源,设计起来比这个要简单一些,下
面的内容作参考。
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学腔(腔壁采用高效漫反射片)混合后,再经过各种必要的光学膜片后,得到屏前(FOS)
要求亮度。光学膜片一般包括扩散板 (diffuser)、集光片 (BEF)、增亮片 (DBEF)、TFT屏和减反层等,
如图1所示。
图1 直下式LED背光示意图
1 光学设计
显示模组的基本光学性质为屏前的白光色度、最高亮度及均匀性等。在背光系统里面,增亮片、集光片、
扩散板、底反射片及LED (R、G、B)均称为光学元件,具有各自的光学性质,这些性质是光学设计时的重
要参数。LED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各层膜片及TFT 时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知道了这些参数后,就可以根据需
求亮度和产品基本尺寸,按式 (1)估算 (lambertian型LED)背光所需的总光通量。
Φ =L /η *A*2π*(1-cosφ )/∏Ti (1)
LED FOS LCD 1/2
式 (1)中Φ 为光通量,L 为屏前亮度,η 为TFT透过率,A 为TFT 有效显示面积,φ 为 (BEF 与
LED FOS LCD 1/2
diffuser 之间)亮度峰值的50%时的偏轴视角;∏Ti 为各背光膜片亮度增益乘积。以 6.4英寸显示模组为例,
要求亮度为1000nit 时,所需光通量总计约750lm。
接下来,必须把计算的总光通量分别分配到R、G、B 三基色LED 中,设计分配方案时,需要考虑的参数
为产品白光色度要求 (需根据经验考虑光学组件的色度偏移),及三基色色坐标 (CIE1931),并按式(2)进
行估算。
(2)
式(2)中ΦR、ΦG、ΦB 为所需三基色LED 的光通量,xR、yR、xG、yG、xB、yB 、xW、yw 为三基色
LED 和要求白光的CIE1931 色坐标 (三基色LED 色度选取时,应先参考与彩膜 (CF)的透射光谱匹配,再
经视觉函数校正),分别取主波长625nm、530nm、470nm,经估算后取ΦR145lm、ΦG500lm、ΦB105lm。
现在,可以根据LED 的规格 (光效)大致计算出单色LED 的工作电流和个数。以6.4英寸 (4×5)背光
为例,选取额定功率均约为 1W (大功率的LED 要求芯片面积增加,这样会出现电流密度不均匀,会造成整
体效率下降,产生较高热量)的三基色LED,经估算,决定采用RGGBB 方案,共6 组,总共采用30颗LED。
最后,背光模组光学设计要做的是,保证混光的均匀性。在这里,我们采取底部均匀分组分布的排列形
式 (2×3),根据经验,背光腔高度大于15mm,均匀性可达80%。如果想进一步改善均匀度和结构厚度,
可参考如图2 所示的“植入地板架”设计。
图2 植入地板架背光模组示意图
2 热设计
LED 工作时会发出大量的热,如果不解决散热问题,会导致发光亮度减弱和使用寿命的衰减。特别注意
的是,温度对亮度的影响是线性的,而对寿命的影响呈指数性。
如式(3)所示,可以根据光通量和发光效率估算出背光模组的功耗。
Pi=Φi*(Vfi0*Ii0)/Φ0 (3)
式(3)中,i 为R、G、B,Vfi0、Ii0、Φ0为LED 典型的正向电压、电流和光通量。经初步估算,总的功
率Pt (∑Pi)约为24W。
LED 阵列一般焊接在金属核心的印刷电路板 (MCPCB)上,再通过散热片向环境散热,其散热模型如图
3所示。
图3 背光散热模型
MCPCB 比过去的FR4PCB 散热效果好,但MCPCB 的介电层却没有太好的热传导率,为了改善这一情形,
提出了绝缘金属基板(IMS)改善法,进一步提高了热传导率。新型陶瓷基的热传导率更是达到24170W/m·K。
此外,还可以通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