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必修五《报任安书》课件.pptVIP

苏教版高中必修五《报任安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后人续) 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了。千百年前,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 体裁解说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 下页 上页 目录 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像。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 这封信是一篇对封建专制淫威的控诉状,一篇饱含愤怒感情的自叙文,是后人研究司马迁的重要材料。信中涉及他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是重要的史学资料,也是重要的文学典范。 第一部分(1)诉己之困境与苦衷,表对       友怜念之心。 文章结构 第二部分(2)对己不索性一死以求解     脱作解释。 第三部分(3-4)述写《史记》之思想动     力,介绍《史记》之构成。 第四部分(5)再陈己之耻辱感及苦衷以     复任安所问。 下页 上页 目录 第二段:思考 1.概括说明司马迁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2.分条陈述司马迁是怎样逐步说明这个原因的。 下页 上页 目录 1、说明自己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更为世俗所轻,死了毫无价值。 2、说明若要自杀应在受辱之前 1)列举受辱的不同等次,说明自己受到极辱 2)用比喻、对比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的境地中会 逐渐衰微 3)举王侯将相受辱而不能自杀的例子,说明士节 不可稍加折辱 3、不自杀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让“文采表于后世”。 参考答案 第三段: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引述这么多古人发愤著书的事迹? 下页 上页 目录 司马迁热情歌颂这些古代圣贤,他们虽然身处逆境,但并不因此而消沉,而是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作者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表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至此,很自然地引出作者隐忍苟活的最终意图。 第四段:思考 1.司马迁忍辱苟活写《史记》是为了什么? 下页 上页 目录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即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写成有独立见解的一家之言。   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在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写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个完整的交待。 下页 上页 目录 集 评   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史公可为少陵死,而《史记》必不能为少陵废。”        ——清·包世臣    此书反复曲折,首尾相续,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忧思,则又直与《离骚》叙事明白,豪气逼人。其感慨啸歌,大有对垒。文情至此极。 ——吴楚材《古文观止》评 下页 上页 目录    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经历形成了司马迁超越时代的文化人格,虽然作为王朝的史官却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学者立场。《史记》不仅具有雄伟的气魄,而且反映出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对于社会思想文化的巨大压迫,意识到这个时代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史记》不仅是汉代最伟大的著作,也是整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