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多金属矿区深部找矿物探异常研究.docVIP

饶河多金属矿区深部找矿物探异常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饶河多金属矿区深部找矿物探异常研究

饶河多金属矿区深部找矿物探异常研究   【摘 要】本区地理位置在黑龙江省饶河县,距离饶河北约 27 km,区域管辖属于饶河县西林子乡,跟据可控源及地质物、化探资料布置号孔(ZK05),以为揭露出金为主的数层矿体。先后开展近场源装置激电扫面、充电法、高精度磁测、大功率激电扫面、瞬变电磁法( TEM) 剖面以及开展CSAMT测深剖面物探 【关键词】物探异常 金属矿区 找矿方法 1地质概况 从区域上看,工作区处于完达山褶皱带与三江新断陷接壤位置,在3S 成矿区带研究圈定的一级 Au、Pb、Ag、Zn、Cu 靶区之内,大部为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组组成的大岩基占据,中生代地层被其侵入或捕虏 1.1 地层 区域上西北方向见有被燕山早期花岗岩类捕虏的残存的三叠系上统大佳河组与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大岭桥组地层,南中部见有呈近北东向展布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大岭桥组地层与蛇绿岩类断层接触[1-2] 1.2 侵入岩 工作区大部被以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为主要成分的大岩基所侵占,南中部穿插北东向展布的蛇绿岩[3](如图1所示)。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岩组( γδ25) : 由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组成。蛇绿岩类:底部: 超镁铁质夹晶杂岩( ΣΤ);中部: 镁铁质夹晶杂岩( υΤ);上部: 枕状熔岩( X2T) 图1 矿区地质简图 1-第四系堆积物;2-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3-太古宙花岗细晶岩;4-闪长玢岩;5-蚀变花岗岩;6-金矿(化)体;7-推测构造带;8-完工钻孔及编号;9-金元素异常;10-物探测网 1.3 构造 区域上与完达山优地槽褶皱带的北端、三江新断陷接壤,位于那丹哈达岭中生代板块俯冲构造活动带上。花岗闪长岩类岩基的侵入活动是受板块俯冲和三江新断陷早期构造制约。在面积达500多平方千米花岗闪长岩类岩基中,通过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发现的唯一的规模较大的 Au-7金单元素异常也位于蛇绿岩类延伸线上 1.4 矿产 该区属于那丹哈达岭中生代板块俯冲带北缘,区内地层主要为大佳河组硅质岩(T3dj) 及大岭桥组砂岩、粉砂岩、板岩等(J1d)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印支期的蛇绿岩较为发育,燕山期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的侵入,为金元素的富集成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5] 2异常特征 2.1 测区岩石物性特征 测区内岩石比较简单,绝大部分为花岗闪长岩所覆盖,只有少量的闪长玢岩脉出露 由表1可见,花岗闪长岩的磁化率(κ)、电阻率(ρ)以及极化率(η)变化较大,表明其磁性物质及硫化物质分布不均匀,推测可能是受火山活动影响的程度不同引起的[6] 2.2 高精度磁测 由图2可见,在测区的基线附近存在明显的 ΔT正异常。异常呈北北东向展布,为Fa1断层的反映,异常扭曲部位为Fa2断层的反映。ΔT 为450 nT以上的异常轴向为北北东,呈椭圆形,异常总体反映构造近于直立,局部略向东倾斜 表 1 物性参数特征 图 2 测区 ΔT 异常 1-磁异常及编号;2-推测断裂带及编号;3-完工钻孔及编号 这个岩浆活动带在形成侵入岩体的过程中,与围岩发生较为复杂的同化、分异等成矿作用,成为控制该区成矿的重要因素。根据上述高磁异常特征和区域上二次侵入体与航磁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矿区高磁异常是碱长花岗岩类引起的 2.3 激电扫面 该区开展3次激电扫面工作,前两次因范围有限,以及仪器设备性能、发射功率等条件限制,取得的成果比较片面。第三次即2012年总结了以往经验,决定在全区开展中间梯度装置大功率激电扫面工作。如图 3、4所示,本次激电测量工作共圈定了2个视极化率异常和3个视电阻率异常。它们有如下特征 图 3 测区 ηa等值线平面图 1-极化率异常;2-完工钻孔及编号;3-测网 图 4 测区ρa等值线平面图 1-电阻率异常;2-完工钻孔及编号;3-测网 经综合分析,认为 Fa1号构造带是早期板块俯冲构造活动带的一部分,是岩浆流体向上侵入,并向两侧挤压扩张形成的;Fa2号构造带则是在Fa1形成的后期或稍后形成的 2.4 CSAMT测量 2012年于0线开展CSAMT视电阻率反演等值线断面如图5所示。结合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可知: (1)在 182~154 号点之间近地表附近存在一个相对较高的电阻率异常,对应大功率激电极化率ηa-2异常、电阻率ρa-2异常的边缘部位 (2)在 302~214 号点之间,在浅部低电阻率异常中,相对较高的电阻率异常与大功率激电极化率ηa-2异常及电阻率ρa-2异常的南西部极大值中心近于吻合 (3)该剖面在300号点附近,上部为相对较低的电阻率异常,深部大部为高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