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密度对克氏原螯虾成活率和肝胰腺三种免疫酶的影响.docVIP

饲养密度对克氏原螯虾成活率和肝胰腺三种免疫酶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饲养密度对克氏原螯虾成活率和肝胰腺三种免疫酶的影响

饲养密度对克氏原螯虾成活率和肝胰腺三种免疫酶的影响   摘要:采用不同密度(12、20、32、40、52、60尾/m2)饲养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ll)[体重(2.4±0.2) g]2个月,分别计算其相对生长率、成活率、附肢完整率,测定其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AC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溶菌酶(LZM)活性,旨在了解饲养密度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成活和抗病力的影响,寻找此规格克氏原螯虾适宜的养殖密度。结果表明,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克氏原螯虾的生长率、成活率、附肢完整率及肝胰腺的ACP、T-SOD、LZM活性均显著下降。考虑到既要能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又要获得最大的生长率和成活率,综合分析后认为,20尾/m2的饲养密度为此规格克氏原螯虾适宜的饲养密度 关键词:饲养密度;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ll);成活率;免疫酶 中图分类号:S963.73;S96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6-4237-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6.042 养殖密度是影响水体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养殖者为了充分利用水体资源获得更大的产量,往往进行高密度养殖。然而,养殖密度不仅是影响养殖容量的主要因素,还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存活率有密切联系。邓梦颖等[1]研究了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ll)幼虾生长、摄食和饵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克氏原螯虾幼虾的体长、特定生长率、平均日增重、成活率和蜕壳率都随之减小且降幅明显;饲料利用方面,平均摄食量和摄食率均与养殖密度呈反比,蛋白质特定生长率和脂肪储积率随养殖密度增大呈减小趋势。肖鸣鹤等[2]研究了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消化酶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养殖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并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克氏原螯虾幼虾肌肉中葡萄糖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甘油三酯、总蛋白质、尿素氮和胆固醇含量呈不断增多的趋势,肝胰腺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质和尿素氮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大也呈不断增多的趋势。本试验旨在研究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体内免疫相关酶的影响,以期探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克氏原螯虾死亡率高的原因和机制以及较为适宜的养殖密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克氏原螯虾幼虾购自南京高淳县水产养殖公司;试验饲料原料购自南京市水产研究所养殖实验基地 酸性磷酸酶(AC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溶菌酶(LZM)检测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是在南京晓庄学院生态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水产动物生理生态研究室内的18个水族箱中进行的。试验设置6个养殖密度处理组,在相同的水族箱(底面积0.25 m2、水深0.3 m)中分别放养3、5、8、10、13、15尾幼虾[体长(3.5±0.2) cm,体重(2.4±0.2) g],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对应养殖密度分别为12、20、32、40、52、60尾/m2(表1) 1.2.2 饲养方法 试验用克氏原螯虾先驯养7 d,待供试虾适应环境、生活正常后,挑选健康状况良好、附肢齐全、大小基本相同的克氏原螯虾称重后随机放入18个水族箱中。各箱随机排列,并放置适量水草、假山石或带孔的砖块供克氏螯原虾躲避和休息 试验期间及驯养期所用饲料为依据克氏原螯虾幼虾营养需要而制备的硬颗粒配合饲料(粒径为1.2 mm)。配方为:鱼粉5.0%、豆饼35.0%、菜饼5.0%、棉饼5.0%、次粉35.0%、麦麸5.0%、皮糠5.0%、磷酸氢钙1.5%,沸石粉2.0%、盐0.5%、预混料1.0%。试验用水为曝气后的自来水。试验期间水温为室内自然温度(21~28 ℃),全天24 h充气增氧。各处理组分别在每天清晨和傍晚一日两次投喂等量的饲料并做记录,投喂量为每箱虾体重的5%,每周调整一次。每次投喂前1 h吸净前次粪便和残饲后再投喂。每3 d换水1次,每次换水1/3,连续饲养2个月。饲养期结束前1 d禁食,饲养试验结束时对每箱虾计数,对每个个体量体长、称体重,并观察和记录附肢是否完整。计算相对增长率、相对增重率、成活率和附肢完整率等指标 相对增长率=(终均体长-初均体长)/初均体长×100% 相对增重率=(终均体重-初均体重)/初均体重×100% 成活率=成活尾数/总尾数×100% 附肢完整率=附肢完整尾数/总尾数×100% 1.2.3 测定方法 饲养试验结束后用镊子小心取出各试验组虾的肝胰腺,准确称取部分组织的质量,加9倍生理盐水制成10%的组织匀浆,2 50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