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古代大型铸铜文物”系列文章之十八:古代大型计时仪器
学兔兔
2015年第 4期 铸 造 设 备 与 工 艺
2015年 8月 FOUNDRYEQUIPMENTANDTECHNOLOGY
· 艺术铸造 · doi:10.166666.cnki.issnlO04—6178.2015.04.021
“我国古代大型铸铜文物”系列文章之十八
古代大型计时仪器
王福谆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广东广州 511400)
摘 要:简单介绍了我国古代计时仪的种类、功用以及所采用的材料,并详细叙述 了圭表、铜壶滴漏等古代
大型计时仪器的有关情况。
关键词:古代 ;计时仪器;铸铜
中图分类号:TG24 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674—6694(2015)04—0059—04
AncientBigHour-countInstruments
wANG Fu一hun
(FacultyofMaterials,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1400,China)
Abstract:Inthispaper,thekindsofChineseancienthour-countinstruments,theirfunctionsandmaterialsappliedareconcisely
introduced.Thegnomonsandcopperclepsydrasetc.ancientbighour—countinstrumentsaredescribedindetail.
Keywords:ancient,hour-countinstrument,foundrycopper.
古代人们通过太阳、月亮的升起和运行,以确 和位置,以及到达的时间,掌握季节和时间的变化,
定时间的早晚,同时,在观察 日、月运动的时候 ,人 以制订历法,促进农业生产之外,我国古时还利用
们还进一步去测定 日、月、星辰等天体的位置,以及 漏刻等计时仪器和钟、鼓等鸣放器 ,作为报时装置,
星辰到达天空中某个位置的时间,这就发展了天文 使人们知道有关时间的信息。有关这方面的最早记
学,同时也发明和制造了不少天文仪器和计时仪 载是 ,东汉蔡邕的 《独断》中所写 “夜漏尽 ,鼓呜则
器,所以,早期的计时仪器是和天文仪器密切相关 起,昼漏尽 ,钟鸣则息。”这表明,在东汉时,古人就
的。人们利用这些天文仪器和计时仪器 ,就能精确 已经利用 “漏刻”和钟、鼓来报时,以催促人们起床
测量天体,掌握季节和时间的变化,以制订历法,促 或休息。汉代之后,在历代皇宫和州府的钟鼓楼内,
进农业生产。我国古人最早发明和应用的计时仪 也有设置铜制的漏刻,即铜壶滴漏 ,以便和钟、鼓组
器,叫做 “圭表”,就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 成报时系统。据资料[1]介绍,“北京鼓楼的二层 ,原
时间的。古人还发明了利用太阳射影的方向来测量 有一铜壶滴漏,相传为宋代制造”。“元大都时,就设
时间的仪器,则称为 “日晷”,二者统称为太阳钟。但 有钟鼓楼,明代的钟鼓楼更加宏伟高大,故北京的
是 ,太阳钟在阴雨天和夜间,失去了效用,所以,我 暮鼓晨钟已流传了七百多年”。元、明、清三代,都规
国古代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等计时仪器。后来,人 定北京的钟鼓楼要报更 ,报更时,一般是 “先击鼓,
们还应用机械原理设计了计时器 ,包括利用流体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EPS芯撑的设计与应用.pdf
- ERP与PDM集成中的BOM研究.pdf
- E和智能专家设计系统的镁合金轮毂压铸模设计.pdf
- Fe-C再生复合材料的高速摩擦磨损性能研究.pdf
- E尾框潮模砂气冲造型生产工艺实践.pdf
- F3000曲轴箱裂纹形成原因及其解决措施.pdf
- Fe、P对C194铜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pdf
- Fe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pdf
- Fe-B-C合金冲击磨料磨损性能及磨损机制的研究.pdf
- FLSmidth轴套出口铸件的研制.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