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型冬油菜几个生理生化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pdfVIP

白菜型冬油菜几个生理生化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菜型冬油菜几个生理生化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pdf

白菜型冬油菜几个生理生化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 祁云,靳沛,姚斐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 E-mail:Qyjob2006@126.com 摘 要:研究了8 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自然降温(越冬)过程中地上部分超氧化物歧 化酶(SOD )和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冬油菜抗寒性的关系,结 果表明,在整个越冬期间,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而POD 、SOD 活性先升高到一 定阶段后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可认为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较为密切。 关键词:冬油菜;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 1. 引言 油菜原产北温带,性喜冷凉或较温暖的气候, 由于栽培历史悠久,栽培区域南进北移,形 成了不同的适应各地区自然条件的种和品种类型,故分布范围逐步扩大遍及世界各地。依据 油菜种植区划和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现状,冬油菜的分布以最冷月平均气温-5℃为北界。而我 国北方冬油菜主要分布在秦岭、大别山、淮河以北的黄淮流域,即北纬 32~40 度,大致以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的等温线为北界,年播种面积在 800 万亩,是我国油菜的主要产区之 一。目前,东起山东的寿光,西至甘肃的庆阳,北到河北的玉田,都有冬油菜的种植。,而 我省则主要分布在陇南地区白龙江流域、徽成丘陵盆地、陇东中南部、天水秦岭以北、渭河 流域以及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等西北部边缘地带。 2. 系统介绍 我国北方是世界油菜越冬最为严酷的地区之一,冻害死苗严重,而且保苗率低,产量较 不稳定。而冬末春初,当气温回升,土壤解冻,油菜抗冻性逐渐减弱时,若遇到春寒或春雪 的侵袭,处于恢复之中的油菜则会受到严重冻害,特别是现蕾抽薹期则损失更大。在这种自 然条件下,改进栽培措施和实行化控方法对防止寒害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解决寒害的根 本途径。因此,引进和选育早熟、耐寒性强的冬油菜品种(系)是高产、稳产以及防止和抵 御寒害的最有效途径。鉴定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为油菜抗寒育 种提供一定的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而且为扩大冬油菜种植面积提供一定的品种资源。本实 验通过测定不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旨在讨论其生理生化 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并从中找到与抗寒性密切相关的一些指标。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及来源 实验在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进行,试验地肥力中等,前茬为春小麦。 供试材料为 8 个 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超抗寒品种(DQW-1 、WXM-1 );强抗寒品种(延油 2 号、WYW-1) ; 抗寒品种(9852、9889、02C 杂、天油 2 号),均由天水市农科所提供。试验材料于2005 年 8 月 22 号播种,每品种 3 次重复,随即排列,常规管理。 3.2 试验方法 出苗后每天记录实验地最低最高气温,分别在最低气温为 16℃ (9 月 25 日),14 ℃(10 -1- 月 5 日)、 9 ℃(10 月 15 日)、6℃(10 月 25 日)、3℃(11 月 4 日)、1℃(11 月 14 日)和-1℃ (11 月 24 日)且维持2-3d 天后,于当日 8: 00 取供试品种生长健壮功能叶测定各项指标, 均重复 3 次。 3.2.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氮蓝四唑(NBT )光还原法 (1)酶液提取:称取待测叶片(去叶脉)0.5g 于预冷的研钵中, 加 2mL 预冷的提取介质,冰浴 下研磨成匀浆,加入提取介质冲洗研钵,并使终体积为 10mL。于4 ℃下 10500r/min 离心 10min, 上清液即为粗提液。 (2)酶活性测定:取透明度好,质地相同的 15mL 试管 4 支,2 支为测定管,2 支为对照管。 测定管中加入 0.05 mol/L 磷酸缓冲液 1.5mL;130 mmol/L 甲硫铵酸溶液 0.3mL ; 750umol/LNBT 溶液 0.3mL ;100umol/LEDTA-Na 溶液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