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小说、中医、武术······这些在文化长空中熠熠生辉的明星不枚胜举,而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无疑是最为深远最为广泛的,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和教养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虽说儒家思想是百花从中的一朵奇葩,但是这朵奇葩与中国传统文化那样博大精深,将其一一阐明详解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通过对其核心的了解来沐浴儒家的春风,儒家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忠、、悌、节、恕、勇、让。
儒家思想核心的十二箴言各有侧重,各个侧重各有不同,而“孝”于我最为熟悉,我一出生就与我共存;只要我有家(不是指房子)“孝”就在我身边。所以,一下我将结合在我家庭中和生活中,我对“孝”的理解来谈谈“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孝’”。
对于“孝”,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孔子曾经对孝有过非常详尽而精辟的论述。
第一是“无违为孝”。有一次,孟懿子问孝,孔子说:“无违”,孔子又将这个意思告诉樊迟,樊迟不明白,孔子解释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意思是:父母在世时要以“礼”来事奉他们,父母死后要以“礼”来安葬他们,还要按照“礼”的祭祀他们。无违于礼,能以礼来奉事父母,这就是孝。这里的三种不同的“礼”给我体会最深的是最后的两种“礼”,“葬礼”和“祭礼”。披麻戴孝这个成语就很好的阐述了孔子对“葬礼”的这种孝的解释,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 HYPERLINK /view/635551.htm \t _blank 戴白,表示哀悼,这种行为我们认为是对父母长辈“孝”的表现。“祭礼”,在我们中国这种孝的体现是比较明显的,逢年过节我们都有祭祀祖宗缅怀先辈的仪式,这种仪式体现了我们队自己先辈的哀悼也体现了对先辈的敬重。我父亲有一个做法官的朋友,很是让人敬佩,就是因为他是个孝子。他的母亲还在世的时候他竭尽气力照顾好他的母亲。当他母亲去世之后,他仍然尽着孝,他按照旧俗在家守孝了三年,在中三年中他不参加宴会,也拒绝出差在外。我以为守孝只是古人的行为,原来现在人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孝,仍然会用这种方式寄托哀思的。
孔子又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这是说:子女奉事父母,如果父母有过错,应当微言规劝(也就是语调低缓、和颜悦色地规劝),如果父母不听从,还是应该照常恭敬,不要有违逆的心,等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再找机会进行规劝,这样操心是很劳累的,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对父母产生怨恨。现在,我们常说“孝顺”“顺”即是“无违”,所以说只有先顺从了父母,行的孝才会让父母感到满意啊。“劳而不怨”,这种子女对自己父母的理解和体谅是以天然的血缘关系作为基础的,正是由于这种血缘关系让子女天然就有对父母的恐惧,父母对子女又是有一种天然的威然感。如果子女对父母过去恐惧,无疑会让子女盲从于父母的言语,误其一生,而孔子“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的这种思想就是治疗“盲从”“愚孝”的一味良药了。
第二是“父母唯其疾之忧”。有一次,孟武伯问孝,孔子回答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也就是说,让父母只忧虑你的疾病。这句话第一次看起来会觉得十分的奇怪,因为照常人的想法,做子女的不应让父母担心自己的一切,为什么偏偏要让父母之担心自己的疾病呢?后来一想,能做到只让父母担心在外的子女的疾病都是十分困难的。子女在外,父母常常忧虑,子女现在到了哪里啊,生活在外地习不习惯啊,工作学习顺不顺利啊之类的。所以孔子又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这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作远行,若不得已有远行,也应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方位。这样就能让父母少了一条对子女的忧虑。虽然孔子说这句话是因为当时古代音讯交通不方便,父母若有事,无法很快把子女召回,如果是什么大事,这将会让父母和子女双方都十分遗恨的,但对于我们现代人,也常常从外地打个电话,发封邮件等向父母报方位,报平安,这样令父母也会很安心。毕竟子女是父母身上的肉,疾病是不能自主有无的,所以让父母“唯其疾之忧”也是使父母有一定的牵挂,让家人之间的情越来越浓厚了。
第三是在赡养父母、照顾父母的同时还要敬爱父母。子游问孝的时候,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也就是说,对犬马我们都能养,但对父母,我们除了养,还应有敬。即使是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怀有能“赡养父母”即为孝的想法,所以常常抱怨老人不知足。因为他们认为好吃好穿的伺候着老人,就已经是尽孝了,老人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侍奉老的吃好、穿好并不能说是尽到了孝道。年迈的老人很孤独,他除了吃和穿以外,他更需要孩子陪他多说话、多聊天,更需要孩子敬爱他。这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