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城白族扎染村的保护与开发.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城白族扎染村的保护与开发

周城白族扎染村的保护与开发 金少萍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扎染是大理市周城村白族的特色工艺文化。笔者在对该村的概貌、扎染文化的特点、白族保护生态 的传统民风等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白族;扎染;生态;保护;开发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一、概况 周城隶属于大理市喜洲镇。村庄座西朝东,呈长条形聚落,西倚苍山云弄峰,东临洱海 弓鱼洞,北与龙首关(上关)相距咫尺,驰名中外的蝴蝶泉自然风景区位于村北,南距大理 古城 25 公里,距州府所在地下关 39 公里。214 国道即古老的“滇藏公路”穿村而过,新开 辟的大丽公路在村庄东面,沿两条公路往北可抵达洱源、剑川、鹤庆、丽江、中甸等地。交 通便利,通达四方。 周城历史悠久,据考古资料,远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繁衍、生息。[1]并有不少古老 的寺庙,银相寺是著名的佛教古寺,原位于村北,寺门匾上曾书“古寺唐开”。明朝万历《云 南通志》、民国《大理县志稿》都记载有银相寺的情况。龙泉寺也是村中古寺,原称玉皇殿, 相传源于明朝初年殿内溢出一股泉水而得名。寺内建有 3 座大殿,中殿称“玄灵悟机楼”, 供有玉皇大帝、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孔子。北殿称文昌宫,南殿称武帝庙。还有两座本主 庙,灵帝庙约建于明朝初年,供奉有为民除害的斩蟒英雄杜朝选,每年正月 14-16 日是本 主节,届时全村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景帝庙原建于村北鼓山下,明末清初因地震移建到村 中,供祭“天郎文明景帝”赵木郎本主。村落中心广场还有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古戏台,1985 年被列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戏台的对面耸立着两棵枝繁叶茂的大青树,大青树下 既是喜庆节日时村落的中心文化广场,平时又是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商品交易市场,尤其 是晚街集市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周城办事处下辖 16 个生产合作社,据 1999 年统计,总户数为 2101 户,总人口 9039 人(其中男性 4504 人,女性 4535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8% 。周城是云南省最大的白族 自然村,村民绝大部分是白族,白族人口为 8958 人,占总人口的 99 %以上。另有汉族 74 人、纳西族 5 人、佤族 2 人。全村辖区面积 4.7 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2128 人。 周城海拔为 2000 -2200 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最高气温 20.5 ℃,最低气温 10.1 ℃,年平均无霜期260 天,年均降雨量 1078.9 毫米 。1999 年共有耕地 3040 亩,其中水田 1400 亩,主要分布于村庄东面,呈台阶状延伸至洱海之畔。旱地 1640 亩,分布在村后山云 弄峰下。土壤属酸性砂土,人均占有耕地 0.34 亩。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蚕豆、油 菜、玉米、蓝靛等。村庄南有周城河,北有棕树河,由西向东注入洱海。 周城村依山傍水,耕地有限,村民素来仰仗“亦耕亦织”,男子赶马帮兼做小生意维持 生计。《大理县志稿》记载:“周城至阁洞塝皆男耕女织”。[2] 历史上由于人多地少,土地贫 瘠,水旱灾害频繁,耕作技术粗放,因而农业收入十分有限。手工业是村民生活的重要补充, 主要的行业有织布业、染布业、银器业、铁器业、篾器业等。特别是织布业和染布业,历史 悠久,独具特色,是村民养家糊口的重要传统产业。 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受“左倾”思想和政策的影响,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村 民经商的传统和擅长织染的手工业都受到扼制,经济发展一直徘徊不前,是大理近郊的贫困 村。1978 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 86 万元,人均纯收入 118 元,粮食总产 2434 吨,人均 316 公斤。1982 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结构开始由单一自给自足经济向多元化商品 经济转向,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周城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集体、联户、个 体并行发展,特别是扎染业的勃兴,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既解决了过剩劳力,又 带动了旅游产品加工和销售业的发展。1984 年建立的周城民族扎染厂是国家、集体、社员 三者利益兼顾的企业,办事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004511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