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孔道选择微观机理研究.pdfVIP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孔道选择微观机理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孔道选择微观机理研究

学兔兔 石油天然气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3年5月第35卷第5期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J.JPI)May 2013 Vo1.35 No.5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孔道选择微观机理研究 瀚( 耍 0500 …) 刘志斌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院,四川I成都61 0500) 丁显峰 (西南石油大学理学院,I:rq/{I成都61 0500) [摘要]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多以分散状分布于毛细管道中,微观因素影响明显。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滴为 研究对象,对孔隙网络模型中的油滴进行微观受力状态分析;建立微观孔道半径与剩余油滴受力关系方 程;选取一般化微孔隙结构研究剩余油滴选择毛细管孔道的机理。这对认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可动量, 确保油田稳产上产及提高采收率意义重大。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孔隙网络模型;微观受力;孔道选择 [中图分类号]TE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13)05—0092—06 进入特高含水期,由于含水率上升,油田大部分区域遭到水淹,剩余油由中低含水期的连片状变为 高度分散状,越到含水开发后期,微观因素影响越显著。有学者口 认为:由于微观因素的影响,有大概 60 ~70 左右的剩余油残留在油藏中,而且水驱开发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具有高度分散特性。 目前,中国大多数陆上油田均进入高含水甚至特高含水期,但采收率仅3O%左右。冈而,为了提高采 收率保持油田稳产,关于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相关研究迫在眉睫。2012年,刘志斌 (I iu Z B)等I 建立 了高含水期两相渗流区饱和度分布方程,描绘了不同时间不同渗流区域的饱和度变化规律。除此之外, 还有许多学者[3 对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及剩余油开发技术进行了研究,但关于特高含水期剩 余油微观渗流机理研究较为少见。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滴孔道选择微观机理研究对提高采收率,保持油田 稳产和高产意义重大。笔者将以孔隙网络模型中的剩余油滴为研究对象,研究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滴孔道 选择微观机理。孔隙网络模型将多孑L介质抽象为理想的几何形状,复杂的孑L隙空间由相互连通的喉道和 孔隙组成。1956年,Fatt_6 最先提出了网络模型表示孔隙结构特征。1989年至 1991年,Dullien等 完善了Fatt的孔隙模型。l991年Blunt等 g 和GoodeE 开展了孔隙网络模拟实验 ,1¨]。1991年至2008 年间,Vizika等 ” 研究发现两相渗流状态不仅受孔隙空间特殊性质的影响,而且受到毛细管力、黏 度比、黏滞力、重力、浮力等微观因素的影响。笔者将综合考虑特高含水期孔隙网络中各种微观力对剩 余油滴的作用,同时将明确剩余油滴孔道选择的机理。 1 假设条件 笔者所做分析基于如下假设:①油滴不破裂;②孔隙中油滴半径大于毛细管孔道半径;③忽略非均 质性的影响;④孔隙中油滴渗流为径向流。 2 油滴微观受力状态分析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呈分散状,多以水包油性质的油滴存在,微观受力影响较大,因而重力、浮力、 毛细管效应阻力及摩擦力的作用不能被忽略。除了注入水驱替力,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油滴还受到下列力 [收稿日期]2012一l2—18 [基金项目]高等院校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 (20095121110003)。 [作者简介]刘浩瀚 (1985一),男,2007年大学毕业,博士生,现从事优化配产、经济评价及地下油气渗流机理研究。 学兔兔 第35卷第 5期 刘浩瀚 等: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孔道选择微观机理研究 的作用:重力、浮力、楔压效应阻力、滞后效应阻力、贾敏效应阻力、摩擦力、黏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