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的批判性及其局限性.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爱》的批判性及其局限性

摘要:《简·爱》一书的不朽,不仅在于简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更在于它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存在的影响,这种批判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简·爱》;批判性;局限性 夏洛蒂·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她与当时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狄更斯、萨克雷等人一道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光辉一派的小说家。因此,毋庸质疑,《简·爱》必然具有批判性的一面。而且,该书出版时正值英国爆发席卷全国、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这是列宁所说的“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加上阶级斗争十分尖锐的社会现实,所以,勃朗特的批判无疑会愈加直接、全面和深刻。可以说,勃朗特在这本不朽的作品中以现身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一幅19世纪英国社会的全息图。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致的观察力和锐利的笔锋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了种种吃人的社会现实,直逼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本质。具体地说,《简·爱》一书的批判性主要体现在作者对荒谬的资本主义金钱观、有名无实的慈善事业、扭曲的资产阶级恋爱观以及宗教的伪善和欺骗等几个方面的描绘上。一、荒谬的资本主义金钱观 拜金主义、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等思想一直以来都为资本主义所津津乐道,19世纪的英国社会也不例外。由于自幼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简只好寄居在舅父家中。舅父死后,舅母一家对简百般虐待,这可从简与她表哥里德在发生的一场争执中里德的一番话里略窥一斑。里德说“:你没有资格拿我们家的书,你是靠人养活的,妈妈说过你没钱,你父亲一文也没留给你。你本该去要饭,不该在这儿跟我们这样上等人的孩子一起过活,跟我们吃一样的饭,穿花妈妈的钱买来的衣服。……滚!站到门口去,别站在镜子和窗子跟前。”简的舅母里德太太亦是个偏狭、自私的妇人。她原本不愿意收养简,是她丈夫在临终时逼她才勉强答应。简的三个表兄妹利莎、乔治安娜和约翰·里德以及舅母本人都歧视她,嫌她穷,骂她是个“靠人养活的人”。因此,在舅母家里,简是一个“异种人”。终日陪伴她的是舅母的责骂、表兄妹的欺侮和仆人的白眼。她好像一只被人抛弃的丑小鸭。在她与里德发生的一场争执中,里德的一番话深深地刺痛了简的心。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似乎金钱就是尊严。于是,没有钱的简在她舅妈一家的眼里仿佛毫无尊严可言。 但是,金钱真等同于尊严吗?拥有金钱就拥有幸福吗? 勃朗特关于里德太太一家的毁灭的描述,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金钱观的荒谬性。在勃朗特笔下,一直娇生惯养的里德少爷长大以后不务正业,他在伦敦放荡、赌博、入狱、负债并最终走上自杀之路。以利莎自小就在家里做买卖,并向其母放高利贷。关于此事,小说写道“:以利莎连她头上的头发都会卖去的,假如能够得到很好的利润。”由此可见,以利莎对金钱的追求,既六亲不认又几近疯狂。而里德太太亦因为儿子花光了家财而得了中风病。她临死前,尽管两个女儿都在身边,但却无人照料。安娜丝毫不关心母亲的疾病、里德的死亡以及眼前家庭惨淡的情况,只盼母亲早些死掉,自己好去享乐。以利莎也整天忙于钻研圣经,准备出家。姐妹俩为了残存的家产互相倾轧,互相嫉妒,你不认我,我不认你。最后以利莎进了修道院,安娜只身去了伦敦。至此,里德太太一家彻底土崩瓦解。由于对金钱缺乏正确的认识,里德太太一家最终自食恶果。这既是资产阶级的必然结局,更是作者对荒谬的资本主义金钱观的嘲弄。 二、有名无实的慈善事业 简被舅母一怒之下逐出家门来到劳伍德慈善学校后,处境一点也没有得到改善。罗伍德学校收留的大多都是孤儿,生活环境和条件都极坏,学校只关心用宗教信条束缚孩子的思想而不关心他们的生活。孩子们吃的是“烧焦的稀饭”和“叫人恶心的食物”。一次伤寒病蔓延,80个儿童竟然病倒45个。孩子们稍有过失,便要遭到严厉的处罚和凌辱。如小说的第七章,作者淋漓尽致地描述了简因为不小心摔碎用来写字的小石板而遭到异常严厉的惩罚的情景。学校总监布鲁克·赫斯特首先命令她站在一条很高的凳子上。然后,他还当着大家的面羞辱她,说她是个被逐出家门的坏孩子,是个忘恩负义的人,要别的孩子疏远她。同时,简的好朋友海伦·伯恩斯也是夏洛蒂着力刻画的悲剧人物。关于简的唯一知己海伦死的描写,凸显了作者对资本主义慈善事业的虚伪性最猛烈的批判。简一个人只身来到罗伍德学校,人地生疏,孤苦伶仃,举目无亲。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海伦接近她、相信她,并最终和她成为知己。但是,一年夏天,不幸的海伦因患肺结核被隔离了。简偷偷地去看望她,并和她同床睡了一晚。待她第二天醒来时,却绝望地发现自己亲爱的朋友已不辞而别。这在简幼小的心灵里无疑是一个异常沉重的打击[1]98-99。 三、扭曲的资产阶级恋爱观 关于这一点,小说主要是通过对男主人公罗彻斯特的描述体现出来的。在桑非耳德庄园的生活是简一生最难忘的经历,这是整个小说的主体,也是简性格发展的新阶段。通过详细描绘简和罗彻斯特的恋爱经历,特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