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六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六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分)tuān)
D .羁鸟(jī)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屈心而抑志兮 ② ③千万不复全 ④伏清白以死直兮 ⑤逆以煎我怀 ⑥天下归心 ⑦固前圣之所厚 ⑧A.①③⑤/②⑦/④⑥/⑧
B.①②/③⑤⑥/④/⑦⑧
C.①⑤⑥/②⑧/③⑦/④
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 下列句子中,加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八大召开前,媒体上谈论改革的声音不绝如缕,这表明人们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关注。
B.莫言小时候生活在山东农村,他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现在他虽然生活在城市了,可是情随事迁,家乡的一切仍让他魂牵梦萦。
C.这是一家国家级的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D.在这次研讨会上,他作为经理首先发言,看上去是说一件比较普通的事,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有特指的,真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题。
月夜泛舟记
吴敏树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平生以为胜期????????? 胜期:美好的愿望
B.偕者二僧一客??????????? 偕者:同游的人
C.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举:全,一起
D.又北入后湖,旋而东????? 旋:回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月下舟中仰视之??????? 仰观宇宙之大
B.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 D.既泊,乃命酒肴????????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B.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C.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D.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第Ⅱ卷 (123分)
10.翻译上文有关句子。(分)
⑴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题。(分)
古诗十九首(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11.试分析诗歌中“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2.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
五、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阅读
13、下列各项中对《家》和《复活》的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我使她伤心多次,又何止这一件事”。梅的死带给觉新很大的打击,觉新觉得自己亏欠梅太多,所以觉新在处理梅的后事时,包揽全部事情,因为这是减轻他愧疚的最后一次机会。
B.“他不再需要理性了,他不再听理性的呼声了。”高老太爷完全不听觉新的求情,一意孤行,扬言说觉慧到月底还不回家,就登报不承认他是高家子弟。而叫觉民代替他应承这件亲事。
C.聂赫留多夫在姑姑们家里度过的最后一天当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文)试题含答案.doc
- 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理)试题.doc
-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doc
- 福建省厦门海沧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三.doc
-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doc
- 福建省厦门科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三.doc
- 福建省周宁十中2014-2015高二第一学期半期考数学试卷.doc
- 福建省双十中学漳州分校2014-2015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带解析).doc
-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