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式的“数字海啸”正在到来(教育视界关注新的学习方式(上)).docxVIP

学习方式的“数字海啸”正在到来(教育视界关注新的学习方式(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方式的“数字海啸”正在到来(教育视界关注新的学习方式(上))

近几年来,一场有关“教育模式”的“大变革”似乎正悄悄地在全球蔓延开来。   2007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办了可汗学院,利用视频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手段,2300多部教学视频吸引了全球5600万中小学生观看,创造了一台电脑与上万学生对话的“教育 HYPERLINK /game/gamechargeform.html?gameId=168 \o 神话 神话”。   2011年秋,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把他的研究生水平的人工智能课程放在网上,吸引了19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人注册收看;2012年4月,斯坦福又有两位教授创立coursera平台,与普林斯顿、密歇根大学等33所一流大学合作共建在线免费课程,不到一年,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人数突破234万……   就在不到一个月之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发布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我国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高调”加入。   而在中国,变革也在进行,大学视频公开课、大学资源共享课、国家开放大学“5分钟视频课程”学习,正逐渐变得可视,学习也正因互联网而改变。至此,有人预言,教学模式变革的一场“数字 HYPERLINK /special/rbdblhddz/ \o 海啸 \t _blank 海啸”即将来临……   事实真的如此吗?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两期关注一场由于新技术发展而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当一切“基于网络”,学习自然也不能例外   不管你是否承认,学习和教育,这两件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事情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学习似乎不再受到身份的限制。学习著名高校的课程,聆听著名学者的教诲,已经不会再因身份的限制而难以实现。只要你有一台电脑和不那么慢的网速,就可以打破大学的围墙,感受高水平大学的氛围。这是大学视频公开课和大学资源共享课带来的可能。   个性化的学习也逐渐成为可能。地铁里、公车上,在医院候诊时、在超市排队结账时,拿出手机,看一个几分钟的“微课程”,从插花到厨艺,学习不再只是教室里的事,也不再需要一整块专门的时间完成。   教学模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在某些高校,在线学习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已被采用,教师将课程的知识点、教案、作业等内容放在网上供学生在课下预习,课堂成为组织讨论和释疑解惑的场所。   多年前,比尔·盖茨曾预言:“以后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质量最佳的授课内容,这些内容比任何单一的大学都强。”或许,这一预言正在成为可能。   来看一组数据: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15日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5.64亿,手机网民达4.2亿人。   如果你觉得数据过于抽象的话,请仔细观察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在通过网络 HYPERLINK / \o 购物 购物、订票、 HYPERLINK /?tag=%E5%A8%B1%E4%B9%90 \o 娱乐 娱乐,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服务;越来越多的人在通过网络表达情绪,抒发心情;越来越多的人在通过网络获取即时信息、阅读,甚至社交。走到哪里,首先要问一问,“这里有WiFi吗?密码是多少?”   “基于网络”,已经成为一种 HYPERLINK /?tag=%E7%94%9F%E6%B4%BB \o 生活 生活方式,而学习,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尽管教育的变革客观上永远无法赶上文化领域变革得那么迅捷,但是,就在网上观影、网上阅览、网上评论、网上写作逐渐风生水起的时候,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的改变,终究还是来了。   “学习”在改变,“个性化”将成为可能   提及学习,你首先想到什么?是快乐的吗?是充满个性化的吗?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吗?   来看看我国目前一些高校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尽如人意的种种表现:   每每到学期选课时,学生们几乎都会遭遇到这样的尴尬选不上喜欢的课。尽管自主选课已经令学习变得相对自由,但选自己心仪的课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常常是“奢侈品”,想选课,有的要靠“秒杀”,按时间先后排序;有的拼运气,随机筛选;有的比绩点,成绩好的同学优先。总之,要想每个人都选上想选的课程,实为不易。   上课时也会有不理想的状况发生:一些学生走进课堂时,脑子里还是“零”,没有预习、没有期待、更没有疑问,带着空空的脑袋来上课,反正知道老师会“灌输”,一旦老师留出时间给同学们提问,能举手提出问题的人寥寥可数。而老师讲课时,学生们在下面玩电脑、看手机的也绝不在少数。等到考试前,找来笔记抄一抄,突击复习一下,一门课程就顺利通过了。如此学习,不仅没有激发学生课下的主动性,而且尽管师生见面相对频繁,但高质量的互动却十分有限。   当然,不尽如人意的,还远远不只这些。由于优质教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