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之教师与学生.ppt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原理》之教师与学生要点

(四)竭诚为学生服务 教学服务 生活服务 成长服务 就业指导服务 总之,为学生服务, 就是要把学生当作顾客,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 五、善于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 尊重 宽容 幽默 倾听 “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 ——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7—48. * * * 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一)教师中心论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教师主导教育过程。教师熟悉教育内容,了解学生身心,完全有资格、有能力主宰教育过程。 赫尔巴特 当代要素主义等学派基本上也持这种“教师中心说”,认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在于教师而不是学生,教师应该处于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 当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的教育》一书刻画了教师控制下学生被压迫的状况:“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教师思考,学生被考虑;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定纪律,学生遵守纪律;教师作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给学生,学生惟命是从;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只是纯粹是客体。” (二)学生中心论 代表人物:卢梭、杜威(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卢梭:“凡是出于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人一插手就变坏了。” 杜威:“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 主要观点: 学生对自己最了解(教师不完全了解),最好的教育、教学是由学生自己作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 如何评价“教师中心论”和 “学生中心论”? 三、学生的基本特征 (一)学生是主体性的人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本质上是人的主体性完成、完善和发展的历史。 人的主体性的觉醒是人类成熟的标志,它使人类同万物区别开来。 主体性特征 自主性 能动性 创造性 (二)学生是发展性的人 人是一种非特定化、未完成的存在物,人就意味着生成,永远在发展的过程中。 美国著名哲学家赫舍尔(A.J.Heschel)说:“对动物而言,世界就是它现在的样子;对人来说,这是一个正在被创造的世界,而做人就意味着处在旅途中。” 理解 传统教育的缺陷在于只看到学生现有的静态的发展,看不到学生潜在的动态的发展。 现代教育认为每个学生作为一个指向未来的无限变化体,都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具发展的可能性,可塑性也更强。 教育应该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把学生存在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 意义 (三)学生是完整性的人 所谓“生命的整体性”,“是指人的生命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整合体。生命有多方面的需要: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 理解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功能在于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有人格的完善、灵感的启迪、情感的交融,从而让学生得到生命多层次的满足和体验。 意义 (四)学生是个性化的人 个性是指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社会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身心、才智、德行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特征的总和。 学生的差异不仅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最终的追求目标。 理解 现今的教育常常以“标准化”的方法试图把学生培养成同一模式的产品,使他们成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标准件”。 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丰富的差异性,并拒绝运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学生,力图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充满个性魅力的生命体。 意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 社会参与 3个方面,6大素 养,18个基本要点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